在疫情防控中,一场科技战“疫”正在打响。近日,杭州在公共场所及公共交通上启用“健康码”,一人一码,凭“码”出行,“互联网 精准防控”备受瞩目,正在向全国推广。实际上,从5G远程会诊系统到口罩线上购买预约,从大数据预测人流趋势到同程人员查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大显身手,为我们筑起一条条看不见的“智慧防线”。
图片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正如有网友感慨:“曾经觉得一些科技手段离我们很远,关键时刻才发现,它们就在身边发挥作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众多科技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云监工”“云蹦迪”还是在线网购观影,不管是城市防疫智慧平台、乡村的无人机巡逻,还是云上会议、直播授课,这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都在疫情期间受到公众青睐,也成为人们需求释放的新增长点。如果把视野放宽,这些科技应用必将超越短暂的疫情阶段,对整个社会带来长远影响。
疫情倒逼着智能渗透,哪家企业在这波潮流中及早开窍,哪家就抓住了决胜未来的关键。曾经在景区亮相的无人机,如今化身高速路口的执勤卫士;曾经只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应用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如今化身各大机场、车站的测温哨兵……复盘这些应用场景,多是基于原有技术下进行的抗“疫”新拓展。尽管疫情给不少企业带来经营压力,但有更多企业意识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不仅代表着效率,也是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更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撒手锏。如何转危为机,化冲击为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企业深入思考。
与此同时,一场数字化政务的转型升级也在疫情中酝酿。基于我国16亿手机用户的电信大数据分析,为各地疫情防控提供了动态人员流动信息,实现了同行程人员查询等功能;“数字防疫系统”让群众足不出户随时掌握疫情实时动态,避开一些高风险区域,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控;办事“网上见”,服务“不打烊”,让疫情期间的政务管理事半功倍……技术加持的精准防控,映照着城市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智慧化、现代化、精细化水准。相关部门需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当然,技术永远是把双刃剑。由于防控需要,飞机火车登记、社区乡村登记、高速路口入城登记……不少部门和机构收集了大量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等隐私信息用于分析使用,但因为配套的安全防护不够完善,信息泄露偶有发生。某地一份湖北人员返乡名单在网上疯狂地上传和转发,名单中的人不断被人用电话短信恶毒指责,甚至有人的子女在生活中受到歧视。这起事件警示我们,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将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善用科技之利,谨防技术之弊,无论什么时候,大数据收集应用都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疫情当前,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又要有科学防控之智。主动拥抱科技战“疫”带来的变化,不论是企业抓住契机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战略,还是政府抓住时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放管服深化改革,都将会成为我们战胜疫情、决胜未来的底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