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基建的东风下,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也再次加深。根据数据,2019年我国该产业的经济规模超两万亿元,而正在建设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几百个。
截止目前,全国共有10余省份发布了20余项工业互联网规划。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为四强。杭州有电商大厂坐镇,在数据产业优势本来就不小,其淘工厂平台更是汇聚了国内大部分供应链;深圳和东莞的研发加制造联动;而北京作为首都,攻坚工业互联网建设更是其未来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北京的目标将会是打造顶尖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② 人工智能:北京拥有大多数企业
2016年,杭州市政府联合企业共同启动了"杭州城市数据大脑"项目——一座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枢。虽然人工智能对科技圈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第一座城市大脑真正落地到了中国,也是一件足以载入世界史册的功绩。
如今,杭州可以根据每日早中晚潮汐现象,非常快速地处理当下的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其数据中心也已经可以思考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比如当下的疫情防控。浙江省在2020年疫情处理反应迅速,背后离不开城市大脑的辅助。目前,已经可以覆盖包括文旅、交通等11大领域。
国家层面,2017年发展规划印发,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后,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发布了几十项人工智能,从产业政策出台频率和支持力度来看,一线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可归为第一梯队,这些地区的人工产业发展较迅速,聚集了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
而在该7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北京的占比又远远高于其他省市,据It桔子数据显示,筛选标签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公司,上海和深圳分别为400多家,浙江近300家,北京拥有800多家。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目前呈现出北京一家独大的现状。
③ 城际轨道交通:大湾区、长三角吸收大部分投资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大陆开通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达6000多公里,覆盖城市达40座。
城际轨道交通,可以从一个大的轨道运输系统去理解,相比于传统基础设施中的高铁,它高度融合运用了例如5G、大数据等应用技术,聚焦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全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人们更加便捷、顺畅、平安的出行目的。
在城际轨道交通上,国家新基建的8000亿投资,其中4000亿分配到长三角,1100亿分配到大湾区,占全国投资的63%,投资红利被长三角和大湾区尽情吸收。
乘着新基建红利,这也意味着两大都市群都在各自区域大融合,未来,都市白领们跨城市的短时通勤将会实现。
④ 5G:深圳、北京大幅领先
5G在新基建建设上首当其冲,为我们的数字智能时代提供技术的支持。5年后将是5G社会化应用爆发期,有预计会间接带动投资将超五万亿。
在5G建设上,深圳、北京两个城市也不遑多让,均大幅领先。北京市打算规划部署5G试验网络并规模化,在包括自动驾驶、健康医疗等场景中进行5G的示范应用;而上海推进5G融合应用,将5G、超高清视频与各行业应用场景(比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教育、城市精细化管理等)进行深度应用。
新基建发展迅速,企业纷纷参与
2018年底,高层明确了要加速新基建的建设,随后正式进入规划。我国新基建基础建设的时间是2019-2023年,将新基建在各个行业落地规划在2022-2030年。
新基建需要的底层技术除了上文提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以外,还需要有云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支撑。而在应用场景上,几乎可以包含目前所有行业,包括教育、娱乐、金融、保险、交通、医疗、工业、电商、农业、物流、贸易。也就是说,未来新基建能让大部分行业受益。
2020年是中国"新基建"建设元年,巨头们早就已经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新基建的推进也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有巨头重投资5000亿元在新基建上,其中大力布局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包括在全国范围内重投资建设规模庞大(百万级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
① 京东:工业互联网的领头羊
目前,工业品行业的痛点是规格参数复杂、品类繁复种类多,而工业数据上的描述信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举例说,同一个产品,品牌商、渠道商和企业客户的描述不尽相同,三方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各自设置一套系统,这就导致后续的沟通成本非常高。
也就是说,产业上中下游的数字化本质上还依旧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孤岛,没有互动。而工业互联网想要摆脱发展桎梏,就必须要建设统一的数字化商品标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