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泸定桥英雄
至此共12名勇士被确认,还有10位勇士的名字还无人知晓,他们成了真正的无名英雄。
其中刘梓华是王永模在1975年8月发现的;云贵川是在1985年发现的;而杨田铭、赵长发是2007年才被发现。
先说云贵川,他是个苗族的小伙子,自小家贫,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药、砍柴。他入伍时还没有名字,战士们都叫他云贵川。
飞夺泸定桥时,云贵川才十六七岁,他中等个头,眉棱和颧骨很高,脸色黝黑,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夺桥战斗中,他和队长廖大珠一起冲在最前面。夺桥胜利后,他继续随军长征,后来还在腊子口大战中还立了一功。之后,云贵川去向不明。
突击队长廖大珠:江西高安人,时任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连长。夺桥胜利后,他随红军继续长征。1935年,廖大珠在陕北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他留下的资料甚少。廖大珠烈士永垂不朽!
王海云:籍贯不详,时任红4团1营2连政治指导员。夺桥成功后,他继续长征,也于1935年在陕北的战斗中不幸牺牲。王海云烈士永垂不朽!
刘梓华:时任4团1营2连的副班长。刘梓华出生于1912年,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人。他16岁时参加农民赤卫队,17岁加入红军。此后他经历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长征开始时,刘梓华担任红一方面军红四团的一名排长。泸定桥战斗打响时,刘梓华第一个站出来加入夺桥突击队。
夺桥成功之后,刘梓华跟随红军走完了长征路。后来,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建国之后,刘梓华因为常年征战落下了一身病(属二级残疾军人),组织安排他前往华北军区疗养。身体刚有好转,他便参加了工作,担任天津军分区的副参谋长。
1951年4月17日,刘梓华在北京因病去世,年仅39岁。很遗憾,英雄英年早逝,没有赶上1955年授衔。刘梓华一生5次立功,9次负重伤。他是诸位勇士中仅有的留下照片的两个人之一。刘梓华烈士永垂不朽!
李友林:时任红4团1营2连党支部*。李友林于1914年出生在江西瑞金黄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读过几年私塾,17岁参加红军。他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曾担任44师师部的文书。长征之前,李友林曾参加过水口之战和广昌战役;飞夺泸定桥战斗后,李友林跟随红军大部队继续长征。除泸定桥之战外,他还参加了强渡乌江、腊子口大战等战役。
抗日战争期间,李友林进入大连市港务局,担任公安局局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安东军区独立三师的团副政委,华北军区208师624团副政委,高射炮兵103师政治部主任等,参加过辽沈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李友林是22勇士中比较幸运的。1955年中南海授衔,他被授上校军衔;1957年又荣获共和国颁发的三级八一勋章、三级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8年,李友林从部队转业,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原子系,担任副主任。之后李友林曾长时间在中科院综考会工作。1997年9月9日,李友林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时,李友林(前左一)和老红军战友在一起
刘金山:时任红4团1营3连党支部*。刘金山于1908年出生在江西赣县田村镇红卫村,21岁参加红军。他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在攻打赣州、福建漳州、广东水口等战役中,屡立战功。
长征途中,除泸定桥之战外,他还参加了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大战腊子口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刘金山任晋察冀三分区二团营长。1938年,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三支队支队长。刘金山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反五一“大扫荡”等,尤其在黄土岭战斗中,他冲锋陷阵,表现神勇。后曾任八路军东北辽南分区团长、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刘金山曾担任解放军168师副师长,率军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
刘金山也是比较幸运的(他也是22勇士中留下照片的两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山东省湖西、荷泽、济宁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大校军衔。1999年9月,刘金山在苏州去世,享年91岁。
刘金山
到目前为止,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仅寻找到了这几位,并且资料都很少(还有几位没有资料可找)。相信不久的将来,其他各位勇士的真相也会浮出水面,他们的名字当光耀史册。在此,向各位勇士致敬!他们都将永垂不朽!!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参考资料:彭加伦《飞夺泸定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