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在法制史上是很有地位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开元盛世能够在后期达到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其他的原因不论,李林甫是有他一份伟业在的。
由费正清、崔瑞德等主编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李林甫的举措,他们说:“这显然是行政合理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它使帝国的财政制度更紧密地切合地方实际。它还是一大创新,因为政府悄悄地放弃了要求税率和劳役以及财政管理实施细则全国一致的总原则。”
怎么说呢?历史很复杂,像王安石一样做个老好人,谁也不去伤害,结果自然是什么也做不了。可你要想做点事(不管是为满足个人野心还是为国为民,我们看结果就好了),必然就要得罪一众人或是伤害一众人,甚至连结局你都可能不会太好,比如变法成功却被车裂的商鞅。
剑桥大学这批中国史很有分量的,感兴趣的可以多看看,我只看了一点点。(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李林甫本人究竟是怎样一个心境,我们后人已经无法查实,但我们可以看到他行事以后的客观效果,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制度设计方面很有个性特点,也能做敢做,并且极具果敢善为的品性,而不仅仅只是依靠排除异己、踩着他人上位,我想这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或许还有他皇室宗亲的身份),唐玄宗才给予他足够的权势和地位吧。另外提一句,任人唯亲这件事,其实并不全是坏事,要做成事情,不任人唯亲,难道要任用异己分子??
还是因为这样,哪怕是后来发生“安史之乱”,一路狂奔西行的玄宗皇帝依然不认为李林甫是那个罪魁祸首,也没有怪罪他。
李林甫最终还是败给了岁月,公元753年,他病殁于华清宫。当时,玄宗皇帝正迷醉于贵妃娘娘的石榴裙下,杨国忠乘机取得了玄宗的信任。李林甫在世之时,杨国忠大气都不敢出,见缝插针地卑躬屈膝,等到李林甫临终托付他家事并过世后,真正的奸人杨国忠马上联合安禄山构陷李林甫谋反。
唐明皇与杨玉环,后人称颂过他们的爱情,他们真的会有爱情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刻意安排的伪证下,已经老迈昏聩的玄宗最终没有宽恕这个搭档,他命令对尚未下葬的李林甫剥夺官爵,抄没家产,诸子除名流放岭南和黔中,李氏一门五十余人被贬,不仅如此,玄宗还命人对李林甫挖坟掘棺,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
历史,终极还是给了李林甫这个一心改革之人样板戏一样的下场,前有商鞅被车裂,后有张居正被鞭尸,而李林甫则被掘坟辱尸。
两年之后,没有了李林甫的大唐王朝祸乱终至,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起兵造反(李林甫在世时,安禄山乖得跟个大宝贝似的),史称“安史之乱”,此大乱持续了八年,虽说后来得到了平定,但大唐再也没有恢复之前荣耀的能力了。而李林甫这个“奸臣”作为建设大唐的积极参与者,居然顺利地熬过了整个盛唐,又亡故在大乱之前,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了。
安史之乱军事示意图,这也是后来史家和诗家心中永远的痛,包括李白杜甫等。(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其实吧,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纯粹的坏或好,历史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和罪过。
李林甫能上台,与他的精明强干,务实不务虚的作风是分不开的。李林甫是唐朝宗室的优秀代表,他当政的十九年(唐玄宗换宰相特别勤快,跟换衣服一样,唯独李林甫例外),李唐王朝的政治、军事、农业和财税都有较为明显的发展 。
至于安史之乱,与其说是他的罪过,倒不如说是唐朝皇室和官僚阶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