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门在哪里?”
前年,在可可西里做直播时,后台一位网友这样问。
我有点哭笑不得——说出来会吓人一跳,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跟福建省差不多大。
福建省有“门”吗?
但提问者的逻辑也没毛病:既然叫“公园”,就该有个门。
青海高原广大、三江源远流长,但这一切都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体验。网友犯的并非常识性错误,而是三江源已超出了常识。
也可见,公众对这里仍然陌生。这种认知上的距离,有时候比地理上的距离还大。
值此“三江溯源”采访之际,我们就来系统地捋捋这座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三江源是哪三江?
长江、黄河、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记着,没有雅鲁藏布江。
所谓“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河”。所以,这三条大江大河在青海省发源及流经之地,都属于三江源地区,都需要最严格的水源保护。
这个范围就很大了。
根据国家印发的《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三江源保护区域包括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州的21个县(市)以及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面积达39.5万平方公里。这些水源地贡献了黄河总水量的一半、长江的四分之一、澜沧江的15%,是为“中华水塔”的来历。
面积如此广阔,涉及这么多州县,就给保护提出了难题。
过去20多年来,三江源地区陆续建立起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多种保护地,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其中也隐藏着体制性弊端:我见过一张三江源的保护区划图,只见各类保护地犬牙交错。为了醒目,区划图只能被标得五颜六色、花花绿绿。
上有林业、环保、国土、水利等各个条线,下有4州21县等各个区块,制度设计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全,谁都管不到底。
这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传统治理体系,被人们形容为“九龙治水”。把这个词用在三江源保护上,尤其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