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称为弱冠,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命之年,60岁称为花甲,70岁称为古稀,80岁称为杖朝之年,80-90称为耄耊之年,100岁称为期頣。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有人问:“另父高寿几何?”对方可能回答说:“花甲之年。”你可知道“花甲”或“甲子”年是什么意思?源起天干地支。
何谓天干地支,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王、癸。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成、亥。
我国古人用天干地支记载日期,大概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大约有三千年历史。根据地下发掘出来的甲骨文,我们发现,那时已经有了干支记法。
现在可以考查出来的干支纪年,是西周的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 841年,那一年是庚申年。
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搭配起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王申、癸酉。但因为天干只有十个,而地支却有十二个,所以当搭配到癸酉年时,天干就从头轮起,搭配成为甲戌、乙亥。同理,十二个地支全轮完以后,也从头轮起。这样从头到尾周而复始地轮流,当天干轮完六遍的时候,地支正好轮完五遍,总年数整整是六十年,称为一个甲子或称一个花甲。
所以,六十岁的老人或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花甲老人”或“年过花甲”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