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人脑海中都会回想起电影《五朵金花》的场景,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影片,是无数影迷心中永恒的银幕经典。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献礼的热潮,文艺界也拍摄了不少献礼片。*总理十分重视这些影片的效果,看过一些样片后,他认为,还缺少一部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于是,周总理询找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请他牵头进行创作。夏衍马上找到了正在勐海县工作的军旅编剧赵季康:“季康同志,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我赶过大理三月街,对三月街的赛马等风俗比较熟悉,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那就以此为题,要表现出山河美、人情美,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好。”
赵季康决定以赛马作为电影的开场戏,并以此为基础,写成电影剧本初稿《十二朵金花》。夏衍看过剧本后,认为人物过多、故事太长,难以对每个人物进行准确塑造,要求赵季康对剧本进行大幅删改,从“十二朵金花”删成“七朵金花”,最后又改成“五朵金花”。夏衍对最终的剧本极为赞赏,决定调用刚从法国回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乙担当重任。
接到剧本后,王家乙又和赵季康等人反复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以爱情作为贯穿全片的主线,通过白族青年阿鹏找寻恋人金花过程中的一系列误会,引出“五朵金花”陆续登场。
影片一开始,展现了大理白族“三月街”盛会的景象,人民公社的副社长金花带领着姐妹们驱车去赶街,不料车轮坏在路上,前来参加赛马会的剑川铁匠阿鹏正巧路过,帮她们将车修好。金花还没来得及感谢,阿鹏已经翻身上马冲进赛场参加赛马会,并勇夺冠军。金花与阿鹏互生好感,并在蝴蝶泉边定情,相约来年再相会。
电影片段:
“送把钢刀佩妹身,钢刀便是好见证,苍山雪化洱海干,难折好钢刃。”
“明年花开蝴蝶飞,阿哥有心再来会,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