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发一首歌名,证明自己老了#在我生活的小城,街上洒水车经过时,总会一边洒水一边播放那首悠扬动听的《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歌陪伴50后到80后几代人长大,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这首《兰花草》于1978年由“校园民谣玉女歌后”银霞首唱,曲作者为陈德贤、张弼,词作者佚名,其实佚名就是胡适先生,他一生都喜爱兰花,以致于他的故居就是以兰花为主题而设计的。1921年,胡适到山西拜访熊希龄,获赠一盆兰花,欣喜的带回家里精心养护,却一直没有开花,于是有感而发,遂成一首小诗《希望》,也就是《兰花草》的前身,收录在胡适的白话诗文合集《尝试集》第4版,《希望》,原文如下: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
半个多世纪后,《希望》被改编成《兰花草》并谱曲,突然流行,传唱至今,成为经典,《兰花草》歌词如下: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相忘,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 添得许多香。比较原诗与歌词,发现后半部分改动较大,内容有所增加,也修改了韵脚,这种处理,更好的适应了其音乐性,后人都熟知《兰花草》,反而很少有人知道原诗名为《希望》。
《希望》被后人改编成《兰花草》并传唱至今,久听不厌,一是因为诗风清新淡雅、质朴深情。二是因为旋律优美,便于传唱。三是因为寓意深刻,以兰花草为喻,表达了对未尝心愿的期待、追问和牵挂,警醒后人,栽种下种子,不一定收获果实;但不播种下希望,则永远无法获取成功。如今,如胡适先生所愿,他所倡导的新思想早已开遍全国,若先生泉下有知也当欣慰了!
对《兰花草》耳熟能详的大都是80后以前的几代人,已经渐渐步入老年,朋友们,你们的城市洒水车经过时也会播放这首歌吗?在勾起遥远回忆的同时,是否会感到一丝丝惆怅?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