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到。
这个日子除了缅怀已逝的亲人外,
其实还有着其他的含义。
《历书》中说: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
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因此得名。
”为了如古人所言,
让这个时节“气清景明”,
今年清明节,
我们倡议大家放下烧纸,
通过鲜花、丝带、时空信箱等
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哀思。
创新服务 满足群众祭扫
清明将至,河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清明节祭扫服务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机构,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暂停现场祭扫服务的机构,要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智能服务。各祭扫服务机构要从方便群众祭扫出发,适度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殡葬服务,不断提高公众满意度。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问题,保留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等传统模式,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
各地要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要将组织祭扫活动与传播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鼓励引导群众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要引导群众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管理机构要加强祭扫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创建祭扫网站、开通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供优质网络祭扫服务,有效满足祭扫群众需求。祭扫服务机构要创建“无烟陵园”,积极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
用鲜花表达哀思
3月27日,在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记者注意到,纪念堂里面没有了烟雾缭绕,每一位走进纪念堂的市民手里都拿着一束鲜花或装饰花。
年逾六旬的王女士说,前几年祭奠亲人时,会在家中摆放几盘食品,在纪念堂烧些纸钱来祭奠过世的父母。“近几年都提倡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所以从去年开始,清明节就买来鲜花祭奠父母。”王女士说,其实文明、环保、绿色的方式祭扫先人真的挺好!
记者见到市民田先生的时候,他正在人民纪念堂里为爷爷祭扫。他说,为了让这个清明的空气更清朗,自己来到纪念堂祭奠爷爷时,没有带烧纸,而是买了两束鲜花。“我一直认为,用鲜花来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其实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在田先生看来,没有烧纸、没有纸灰、没有空气污染,这样的清明节才更符合“气清景明”的时节。
其实,有着田先生这样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在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的外面,记者见到一束束鲜花代替了一张张烧纸。“我曾看过一篇报道说,经实验证明,集中焚烧可燃物、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平均浓度是正常空气浓度的5.4倍,最高值可达到66倍。”田先生说。因此,这个清明节他决定祭奠爷爷时,不再烧纸,而改放鲜花。
一位刚刚走出人民纪念堂的市民说,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这是中国人多年来的习俗,但祭奠的方式可以有很多改变。现如今,用鲜花或绢花代替烧纸,用网络寄托哀思等新型的环保祭奠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这样的形式不仅环保,还可以避免各类火灾的发生。
爱要铭记 更要传递
市民赵先生今年想要通过网络祭奠的方式,为去世的爷爷、奶奶寄托哀思。今年这个清明节,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烧纸,拿起手中的手机,利用上面的按键为逝去的亲人寄上思念。在网络上,献上一束康乃馨、玫瑰或是饰有满天星的花环,留下一段感言,没有令人呼吸困难的烟雾,没有闹人的鞭炮声。当然,您也可在网上留下一段音乐,作为对亲人的怀念。
与传统祭奠形式相比,网上祭奠更方便、快捷、环保。同时,网上祭奠也更富于个性化、艺术化和人情味,更能突破传统祭奠方式的局限,增加了很多文化内涵。
这个清明节,河北省英烈纪念园4月1日将举行第十八届免费“公益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本届花坛葬有11位故者长眠在精心准备的花坛之下。这项活动是英烈纪念园推出的一项惠民利民的具体举措,完全免费。自1996年以来,石家庄市已经有不少逝者选择了海葬、花葬或深埋不留坟头。一批又一批率先垂范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践行者的遗爱人间、无私奉献的行动,展示了他们特有的博爱和高尚情操。爱不仅需要铭记,更需要传递。节地生态落葬者及其亲属珍惜土地、爱护环境、忘却自我的奉献精神,应当在全社会得到弘扬。
街头路口烧纸不宜
每到清明节前后的夜晚,很多城市的十字路口附近,会出现市民烧纸祭奠先人的情况。在石家庄市,近日记者也连续在多个路口看到了类似的情况。
3月26日晚上20时许,记者在北新街与市庄路交叉口附近,发现在路口西北角及东北角,一共有两处烧纸地点。只见几名市民蹲在地上,一边将黄纸或纸钱往已经点燃的火堆里送,一边在口中默念着什么。这样的场景,大概持续了近20分钟。在纸钱烧完后,市民站起身来用木棍简单拨拉了一下焚烧过的灰,随后相继离开。
一些由此路过的居民表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在路口附近烧纸祭奠先人。“从迷信的角度讲,十字路口能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果家人无法回到老家向先人祭奠,就会选择在路口烧纸,阴间的邮差能把这些纸钱捎走,带给远方的先人。”一位从此路过的老人说,其实这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吧,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这样的行为挺不文明的,多污染环境啊,还会带来危险。”从此经过时,看到几位市民正在烧纸,25岁的吴女士说,自己感觉在路口烧完纸后满地灰烬,一阵风吹过来就漫天飞舞,特别不环保。更重要的是,如果灰烬中还有零星的火星,特别容易引燃附近的易燃物。
除了看见晚上在路口烧纸的市民外,记者还在一些路段看见了售卖烧纸、锡纸元宝等祭祀用品的摊位。在这些摊位前,不时出现前来购买的市民。
吴女士告诉记者,在清明节祭奠先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也是人们缅怀先人、继往开来的一种习俗,这个习俗有必要世代传扬,让后世年轻人都知道亲人们的故事。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祭奠先人的形式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鲜花、用音乐甚至是“云端”等形式祭祀先人,也不失为与时俱进的好形式、好方法。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移风易俗,共倡文明、健康、低碳的祭扫方式,“我想如果先人们知道了,他们也会是欣慰的!”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赵晓华 实习生 安晓颖
来源: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