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锻炼之前热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9 17:18:51

11月3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台相继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随着一场秋雨的到来,本周初北京气温骤降,最低气温已达冰点。

寒潮来袭,对运动人群来说,更科学、更安全地锻炼尤为重要。针对户外及室内的不同运动形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运动前后需要做哪些准备和整理活动、不同年龄群体选择何种锻炼项目更为稳妥等话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吉林体育学院副校长、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方方。

她表示,极端天气下,从热身、锻炼到运动结束,有规律、有计划地科学运动至关重要。另外,不同年龄人群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也要有所侧重。

适量运动

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公式判断

无论在什么季节、环境下,锻炼的运动量和强度都需要适度。方方告诉新京报记者,适量运动的标准是,成年人每周应至少完成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较大强度的运动,以及涉及主要肌肉群的中等或较强程度的活动,包括两到三次的肌肉力量锻炼和柔韧性锻炼。

方方提醒,寒冷天气进行户外运动或在室温较低的情况下运动,可能引起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如心绞痛、心律失常、血压过高、脑出血等。

对大众来说,锻炼强度可以参考主观感觉,最简易的方式是通过心率来测定。中等强度运动时的主观感觉是“稍微有些累”“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较大强度的主观感觉是“不停顿呼吸,难以说出完整的句子”。以心率来衡量,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心率计算公式为:220-年龄。如20岁人群,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分)的64%至76%,较大强度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77%至95%。“如果达到以上心率标准又没有出现明显不适,则是合适的安全强度。”方方表示。

运动规律

最佳运动时间为下午,时长不超90分钟

寒冷天气下锻炼,不仅要进行锻炼前的准备,在锻炼过程中以及锻炼结束后,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忽略这些细节问题,同样会出现运动损伤。

因为关节僵硬,运动系统在“冷、黏”的状态下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意外。方方建议,大众可以选择慢跑、韧带拉伸或一些全身性徒手热身操,也可以针对运动项目特点进行热身,如羽毛球活动中,双方拉“高远球”就属于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热身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在15—25分钟,强度以心率100至120次/分为宜。

运动锻炼的最佳时间是14时至19时,如果遇到雾霾、大风等空气质量较差的天气,尽量选择室内运动。运动时间长短要根据运动强度、年龄、频率、目标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方方建议,正常情况下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运动量不宜过大,只要微微出汗即可。

运动结束后并不意味着锻炼结束,还需要一定的整理活动。“如果不做整理活动立刻静止下来,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会出现晕倒的可能。同时,适当的整理运动可以减少肌肉酸痛,有助于缓解锻炼引起的疲劳。”方方说,运动后还可以通过静力拉伸、按摩、热水浴、音乐放松、呼吸调整法等促进人体机能恢复;也可以采用营养学手段,合理安排膳食(食物的种类及比例合理),多食用碱性食物等。

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尤其要注意运动装备的专业性,如穿宽松、舒适、容易增减的衣服,适合的鞋子等,都可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群体区别

青少年选择多,老年人要适量增肌

严寒天气下锻炼,根据人群年龄结构不同,选择的项目也应有所不同。

儿童、青少年(5岁至17岁)群体,体力活动类型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如快步走、骑自行车、滑旱冰、滑板、跳舞等;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选择跑步、追逐游戏、武术、足球、游泳和乒乓球等;肌肉强化训练可以选择俯卧撑、抗阻训练、弹力带、仰卧起坐等;骨强化训练可以选择跳房子、单脚跳、跳绳、篮球或排球等。

成年人从保持健康的角度考虑,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不同身体机能都要提升,因此锻炼方式也较多。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天内进行多种练习时,顺序一般是有氧练习、抗阻练习、柔韧性练习

老年人应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不能对关节产生过多压力,可以选择游泳、健步走、太极拳等项目;可以在室内做一些平衡性练习,如在房间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单腿站立、动力性运动(如前后脚交替走路)、肌群压力姿势练习(如足尖站立)等。方方表示,55岁之后,人体肌肉流失的幅度会比较大,老年人需要进行适当的重量练习,减少肌肉流失,增加肌肉质量,室内训练时可以选择适宜重量的哑铃、弹力带等。

方方同时建议,如果气温特别低,室外运动尽量选择徒步或慢跑,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室内运动。

新京报记者 王继松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刘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