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码是怎么来的,绿码怎么又出来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9 18:25:03

“三区,三区,核酸已经加样完成,请到传递窗取板上机扩增。”

“收到,收到!”

凌晨2点,整座城市都已经安静下来,但肇庆市二医院检验科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里却依旧是灯火通明,对讲机里不断传出工作信息,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实验室各检验区,当班的最后一轮工作结束,下班时已是深夜......像这样奋战的日子,PCR检验技师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绿码是怎么来的,绿码怎么又出来了(1)

每天“对视”病毒、“手握”病毒、“环绕”病毒,他们没有像逆行的“白衣天使”被人们熟知,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但他们同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甚至比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更加危险,因为他们在距离病毒最近的PCR实验室里,昼夜不停地对新冠病毒进行核酸检测,随时都存在着被感染的可能,他们是抗疫一线幕后的“大白”。

绿码是怎么来的,绿码怎么又出来了(2)

核酸检测是抗疫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大多数群众而言,认为核酸检测只需要用拭子经过几秒钟的采集就可以结束了,但对于检验技师来说,这工作才刚刚开始。一份标本送到PCR实验室,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放到仪器上就可以自动出具结果,而是需要依次经过试剂配制区、样本处理区和扩增区三个区域工作的紧密配合,经过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加样、基因扩增、结果的判读等一系列复杂、耗时的步骤方可以完成检测,出具核酸结果,并将信息上传至省新冠数据平台,最终让群众获得畅通无阻的粤省事“绿码”。

绿码是怎么来的,绿码怎么又出来了(3)

绿码是怎么来的,绿码怎么又出来了(4)

迎难而上,他们是时代最美的检验人。从疫情突袭、常态化疫情防控、返乡人员核酸检测、再到如今的全员核酸检测,检验科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患者和群众及时拿到核酸检测报告,实行24小时值班制,“人停机不停”,几乎每个班次都差不多要在实验室里连轴转地工作六七个小时,遇到标本量大,紧急或特殊情况时,他们要加班加点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甚至要通宵达旦。每天,标本分批次送到实验室,检验员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重复着样本处理工作,操作过程必须认真仔细、小心翼翼,稍有操作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和被病毒感染的可能。工作时,检验员不能饮食、无法如厕,也常常因为工作错过了饭点,吃口热饭几乎成了他们的奢望。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实验室里都总是灯火通明,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当一轮检测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手套下的双手也已起皱发白,脸颊被压出深深的印记。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认真的对待每一份标本,做到每一个结果都可以溯源,每一组数据都及时上传和发布。疫情发生至今,该院检验科共检测核酸标本128045人份,为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疫情防控要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与病毒赛跑,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绿码是怎么来的,绿码怎么又出来了(5)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肇庆市二医院检验科的全体医务人员便踏上了抗“疫”之路,全力奋战在为生命逆行的战线上,不畏风险、冲锋在前,甘当抗疫前线的“侦查尖兵”。他们把实验室当战场,不顾感染的风险,一次次与病毒“近身搏斗”“亲密接触”,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测报告和数据,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疫”是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肇庆市二医院检验科的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本色”。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马静、杨清婵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于敢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