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人文意蕴
文/顾 涛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山水画就逐渐成为中国画最主要的画种之一,而且长期以来在传统绘画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仔细考察山水画的发展史,就会发现山水画与其他画种相比,有它自身的更明显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能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更能体现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在中国传世的山水画名作中,面对其中任何一幅,我们几乎都能从思想根源上去寻找它的文化依据。不管它在形式上和风格上有多少变化,它的核心思想却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山水画通过描绘和再现我们的生存环境,生动表达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人生境界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崇自然、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等文化特点。
国家思想与民族意识从文化内涵上看,山水画首先传达的是中国人深厚真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山水在自然界中是除天地之外体量最大、最能代表地域特征的事物,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把山水视为自己国家的象征、民族的标志。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来看,中国人的山水情结或者说山水崇拜却非常突出,以山水诗、山水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尤其发达,最重要的表现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通过描绘和歌颂山水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秋山问道图》局部 五代 巨然
从《山海经》可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通过山水来认识宇宙空间和天地万物,依托山水来构建自己的“诗意家园”,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山水形成了和谐的共生共存的关系,恰如《诗经·斯干》中所描述:“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山水家园图,可见,祖先们很早就意识到山水与人类自身的亲密关系,知晓他们的生存、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山水。《诗经》等古代典籍中类似这样的描述和赞美山水家园的诗文还有很多。华夏大地上壮丽多姿的山山水水孕育承载着生灵万物,供养繁衍着一代代炎黄儿女,同时,高山大河又是中华民族天然的安全屏障,久而久之人们便对它充满了依赖感、敬畏感和崇拜感。不仅如此,历代的艺术家更是通过山水来表达我们民族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山水文化,而山水画艺术就是其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一朵奇葩。
二十世纪杰出的山水画家黄宾虹曾说:“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山水予人以利益,人生息其间,应予美化之。”纵观中国历代的山水画,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一直贯穿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山水画是中国人对自己家园的写照,是心灵美好感情的呈现,是爱国爱家思想的艺术表达。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一生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为使命,对山水画的这一特点有深刻的体察,他无限深情地评价山水画:“山水画是对祖国、对家乡的歌颂——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人的江山、河山一词都是代表祖国的意思。……中国的自然环境很好,山水是美的,值得歌颂。我们人民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生活,这种情感自然就和爱山水联系起来了。……人民爱山水园林,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对山水的爱,寄予一种理想和愿望。山水给人以最好的休息,孕育聪明智慧,所谓钟灵毓秀,它给人以精神的启示。”事实正是如此,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不仅描绘泰山、黄山、长江、黄河等这些中国的标志性山水能够寄托我们的爱国情愫和民族意识,哪怕只是一幅普通的山水画,往往也能勾起我们的爱国思绪和家乡情怀。山水,已经从具体的物象抽象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我们赞美它、歌颂它,并不断地在山水画的艺术实践中陶养和提升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境界,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具在,何劳图哉?”(黄宾虹语)因此,中国山水画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再现,而是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存在发展,如何从形式到内容完美体现它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才是无数山水画艺术家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换句话说,山水画,它已经成为我们表达民族精神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
“道”的体现“道”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的概括。但在古人心目中,道是神秘莫测、虚实难定而又具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如《道德经》中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具体是什么,古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它的特征是明显的,它是万物的本源,孕育万物而永不枯竭,它深奥难测而又充满生机,它是自然的“灵魂”,支配着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
从古人的这种认识出发,山水画同样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道”的追求。在古人看来,一方山水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山水是自然天地的缩影和代表,它几乎具有“道”的所有功能和特征,所以在山水中可以发现蕴藏其中的“道”。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中言:“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这是山水画理论中最早提出山水可以体现“道”的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提出的“以形媚道”、“澄怀味象”、“含道映物”的观点显然说明作者对“道”与山水之间关系的思考。山水充满灵气,化育万物,而且四时形貌不同,富有变化,正体现了“道”的特征。“媚”是体现或生动地再现的意思,强调山水的生动与富有生机。山水“以形媚道”就是山水通过承载的生命现象体现内在的无形而至上的“道”。山水是自然万物的一个缩影,是大自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够体现自然的最重要的特征,而且也是与古代人类关系至为密切的自然物,所以,古人通过山水画来表现自然万物之“道”,从而来表达心中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