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环境原因
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大象就成为协助耕种运输的工具。但是由于环境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古人对大象的使用方式也不同。
纬度高的地区降雨量较少,种植的都是相对干旱的农作物。纬度低的地区降雨量较多,种植的是水稻等农作物。干燥的北方地区适宜大象耕种,湿润的南方稻田显然不适宜大象耕种。
笨拙的大象行走在泥泞的稻田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如何防止深陷泥潭。大象笨拙的身躯和巨大的体重都不适应在稻田里穿梭,于是南方地区只好选择体重较轻体型较小的水牛进行稻田作业。
北方地区瓷实的土地能保障大象耕作之时不陷入泥土中。但是耕牛似乎更适宜这种作业环境,并且耕牛耕种效果显然要比大象更好。而环境的再次改变使得大象几乎绝迹于北方地区。
由于气候的改变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北方地区的大象数量锐减。气温环境的转变让南方地区更适宜大象生存,而北方地区人类密集度的增大进一步压缩了大象生存空间,人类也不断对大象进行猎*来获取象牙。这便使得北方地区大象数量越来越少,而南方地区大象虽然不少却又不适合大象耕作。
3、结论农业生产中的牲畜选择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古代的气候环境、耕作文化和牲畜特点等综合作用,产生出最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牲畜。
耕牛的胜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牛马骡驴等牲畜各具优势,经过甄选人类将它们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让牛进行耕作不仅是人类选择的结果,更是牛的特点使然。
大象虽然不适合农耕作业,但是它在货物运输和冷兵器战场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到物尽其用,让牛来耕作运输让象来打仗驮运,看来还是人类最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