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尔克斯
1.马尔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擅长表现拉美土著文 化和孤独状态。代表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作品,被誉为“再现拉 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
2.《百年孤独》的艺术特点: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 原则,使读者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 (2)大量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 3.马尔克斯创作特点:马尔克斯是一位在艺术上永不满足、刻意求新、不断探 索的作家。 (1)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拉美的现实生活。基本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 抗议殖民主义的血腥统治。揭露政治寡头的独裁专制,抨击黑暗社会的种种丑行, 鞭笞愚昧、落后以及给人们造成严重灾难的战争,表现人民群众对光明与自由的 向往等等,具有鲜明的进步的思想倾向。 (2) 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他创作所遵循的基本方法。他把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给拉美和世界文学作出了贡献。
【2】海勒
1.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有独白型小说《出 了毛病》;表现犹太人异化主题的《像戈尔德一样好》;《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其 独创性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2.《第二十二条军规》轰动美国文坛,被西方评论界誉之为“60 年代最好的一 部小说”。
3.《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1)结构散乱。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每一章重点写一个人 物,然后以主人公尤索林贯穿起来。 (2)叙述方式上,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补贴,没有一 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 (3)喜剧色彩浓烈。以夸张变形的幽默的讽刺手法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4)喜剧效果中又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 心情沉重。
4.海勒小说的创作风格和意义: (1)悲观绝望的幽默的人生态度使他的小说创作形成一种“绝望的喜剧”风格。 这种“绝望的喜剧”也可称作“喜悲剧”,是喜剧中的悲剧,是形式上的喜剧, 事实上的悲剧。 (2)海勒作品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他注意发掘 社会重大主题,揭示现代社会中使人受到摧残和折磨的异己力量,具有象征意义。
【3】贝克特
1.贝克特是荒诞剧作家,成名作《等待戈多》。主要剧作还有《剧终》《啊!美 好的日子》。
2.贝克特戏剧创作的基本特色: (l)始终以人生的虚无与绝望为主题。 (2)主人公是一些浑浑噩噩的混世者、智力低下或精神不健全、瘫痪者或残疾人, 等待他们的是黑暗与死亡。
3.《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剧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 理性世界。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 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 理。
【4】萨特
1、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领袖人物,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2、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无神论的,其主要思想可概括 为“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样三个 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的存在在先,本质 在后;人存在着,进行自由选择,进行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在选 择、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然而,这种本质的获得和确定, 却是在整个过程的终结才最后完成。”
3、萨特的文艺观:作为杰出的文艺评论家,萨特的文艺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自由选择”,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命题。 (2) 读者参与。 (3) 写作即揭露,揭露即是改变。 (4) 批判“纯艺术”论。萨特主张文学介入自己的时代,介入生活,文学应该有 明确的倾向性,文学作品应该具有道德意义。
4、萨特成名作《恶心》采用日记体、自叙体形式。主人公青年历史学家安东纳? 洛根丁。周围的世界侵入他的意识,使他感到“恶心”。
5、《墙》是同名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将人生的恐惧感渲染的淋漓尽致。萨特认为,生存与死亡之间只是一“墙”之隔, 小说以“墙”作为标题是颇具哲学意味的。
6、《墙》《恶心》表示对现实世界的否定。哲学著作有《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 是一种人道主义》等。
7、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长篇小说三部曲《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 代》《延缓》和《心灵之死》,袭现“自由选择”的命题。
8、存在主义戏剧在西方剧占一席之地主要归功于萨特,著名的境遇剧有《苍蝇》 《禁闭》《毕恭毕敬的妓女》《死无葬身之地》等,表现了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由 选择。
9、《禁闭》是怎样一部作品: (1) 萨特最初拟定的题目叫《他人》又译为《间隔》,剧名原意是审判时禁止旁 听,只限当事人在场,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 (2) 作品通过一男二女生前犯有罪错的鬼魂在地狱这一特殊“境遇”中的选择, 得出“他人就是地狱”的结论。 (3) 全剧的“诗根”是“目光”。 (4)艺术魅力独特,形象怪诞,纠葛奇巧,对白精彩。
10、萨特为“他人就是地狱”作过解释。他认为,对那些不想方设法改变与人对 立的环境而又害怕别人评判的人来说,“他人才是地狱”。这个地狱就是资本主义 社会。其用意是要正视无情的现实,起而砸碎这个地狱。
11、《死无葬身之地》在“境遇剧”中具有特殊意义。萨特让人在生与死的考验 中“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道路。作品中 5 个宁死不屈的游击队员并非生就的 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并在特定的 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因而作品的基调是积极向 上的。
12、《死无葬身之地》的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成分较突出。 (2)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3)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筒短有力,既有戏剧性又意味深长。
【5】加缪《局外人》的现代意识:
(1) 这是一部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 (2) 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他那些介于“有所谓”和 “无所谓”“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表现,是一种在荒谬世界无所适从、 无可奈何的表现,也是对现实恶势力的揭露。 (3) 莫尔索似真却假的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 局内人。 (4) 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
【6】乔伊斯
1.乔伊斯:爱尔兰作家,20 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他的创作 “宣告了 19 世纪的末日”, “标志着人类意识新阶段”。
2.乔伊斯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描绘了城市下层市民的生活,其中《死 者》为经典之作;《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带有自传色彩;《芬尼根的守灵夜》表达 了作者对人类历史的独特看法。
3.乔伊斯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意 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品。它的出版“标志着一种社会制度的最终解体”。在西方现代文坛上具有里程碑地位。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 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析”。
4.《尤利西斯》从哪些方面体现意识流小说特点:《尤利西斯》标志着乔伊斯意 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都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 流”的百科全书。 (1)将以往所使用过的单向型意识流手法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 (2)在作者对内心独自的系统运用上成功地摆脱了传统小说的描述或转述。 (3)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4)集多种文体之大成。 (5)结构奇特。采用与吉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记》情节相平行的结构。总之, 自由联想、意识流、注重象征等手法,成功表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平庸病态和人 物内心的混乱与孤独。
【7】卡夫卡
1.卡夫卡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卡夫卡小说可分四 类:(1)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判决》《乡村医生》。(2)揭示人在现代 的异化《变形记》《饥饿艺术家》。(3)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的《地 洞》。(4)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在流放地》。
2.贯穿社会批判主题,被称为“孤独三部曲”的《城堡》《美国》《诉讼》。
3.《变形记》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示了资 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4.什么是“卡夫卡式”小说: (1)思想特征: 卡夫卡是欧洲文坛的怪才,就是他的名字(KafKa 穴鸟之意) 亦给人一种挤 压、扭曲、尴尬、窒息的感受。他的创作接受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世纪末情绪, 表现人的孤独与恐惧。 表现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权威的不可抗拒,障碍的不可克服,孤独的不可 忍受,真理的不可寻求。 (2)艺术特征: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浓烈的自传色彩。 (3)“卡夫卡式”: ①描写一种任人摆布、无法自主、错综复杂、似真似幻的处境,加深对社会现实 的“掘进程度”。 ②人们阅读卡夫卡的作品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人类社会。卡夫卡所创造的艺术世 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③“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 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
5.“卡夫卡热”: (1) 卡夫卡生前无名。20 世纪 30 年代起受到西方评论界瞩目。 (2) 卡夫卡风格独特的“梦境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界普遍的注意和推崇。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动荡局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使人们从卡夫卡的小说中找到了自 己需要的东西——“现代人的困惑”。 (3)人们从卡夫卡的作品中去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所以在西方社会中掀起了一 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6.《城堡》表现的“卡夫卡式”的典型特征:从人与城堡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 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1) 主人公 K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老百姓特别是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的命运 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有多层寓意: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 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把两者隔开,永不相通。人们最低的生存权力也是没有具体保障的。
【8】海明威
1、1952 海明威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以此获得 1954 年的诺贝尔 文学奖。
2、“迷惘的一代”: (1)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流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这个文学团体的名称出自侨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之口。有一次, 她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便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 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小说发表后获得极大成功。这一术语的流行,很 快就成为—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海明威也因此而成为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 (3)特点是厌恶战争又找不到出路。他们把反战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极力描写 战争中的痛苦经历,写普通战士的厌战心理和战后一代理想幻灭的苦闷和迷惘。 (4)“迷惘的—代”既包括美国作家,也有英国、德国等欧洲作家。
3、海明威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美 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绝望。评论界把这部小说看作“迷惘的一代”的宣言 书。《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因斯的形象在 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海明威本人的某些经历、性格和持点。
4、《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这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材的作品,表现战争与爱情两个主题。小说以大战中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通 过美国中尉亨利自述的形式,描述了战争中人与人的相互残*,战争对人的精神 的毁灭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扼*。主人公亨利是西方青年中“迷惘的一代”的典型。 作为一个朦胧的反战主义者,海明威只能从个人的角度去谴责战争,在作品中, 他不但通过亨利的悲剧抨击了战争对人的摧残,而且通过他的悲剧,描写了一代 人由于失去理想、找不到出路所感到的孤独、苦闷、彷徨和失望。
5、《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小说,通过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员乔丹为配合一支游击队的炸桥行动而牺牲的感人事迹,描写展现了西 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广阔画面。主人公乔丹的形象已摆脱了人物身上的迷惘 与悲观情绪,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境界,体现出海明威战争观的升华。
6、《老人与海》的主题和桑地亚哥的形象:(1)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 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表现“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2)在这场英雄与 环境的斗争中,桑地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正是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地亚 哥取得了胜利。“—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 打不败他。”
7.《老人与海》一方面歌颂了人类的伟大力量,一方面又对人生表现出无可奈何 的绝望心情,但海明威同时希望人们不要在失败中丢掉尊严。这就是桑地亚哥这 个不屈服于失败命运的“硬汉子”的性格,也是海明威这头受伤的狮子晚年思想 的最后闪光。
8.《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用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用马林鱼象征人 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狮子象征勇气和力量等。
9、“冰山原则”: (1)1932 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3)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把作家自身 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表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刻 且隐而不露,将文学的可感性与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去感受去发掘其内 在的意义。(3)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 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9】罗曼罗兰
1.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1981 年发表《向过去告别》的忏悔式的 著名文章,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2、戏剧创作贯穿罗兰的一生,其中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戏剧最重要,主 要作品有《群狼》(理智的胜利)《丹东》《七月十四日》和《罗伯斯庇尔》等。
3.罗兰是杰出的传记作家,最突出的传记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 《托尔斯泰传》。
4.多卷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的早期代表作。法国评论家认 为它是“我们时代最高水平,最优美的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是一部“长篇叙 事诗”。
5、《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蕴涵有三层: (1) 第一层,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顽强奋斗的一生,揭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 步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历程; (2) 第二层,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观实; ( 3)第三层,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是反对西欧各民族间的仇恨和战争,企 图以“博爱”,作为实现人类约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6、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 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7、《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这是—部独树一帜的作品,首创长河小说这 一新体裁。 (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是这部小说艺术上的—个突出特点。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评论 界一致公认这是一音乐 小说。
8、罗曼罗兰人道主义: (1)兰的人道主义深受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把自由、平等、博爱看成永恒 不变的真理。 (2)罗兰的人道主义带有很强的宗教意识。他认为在“神”“真”“爱”中最主 要最根本的因素是“神”,是“上帝”; (3)罗兰的人道主义还与个人主义的反抗紧密结合。他主张依靠个人的力量促 进人类泛爱的现实,这是他乌托邦式的世界大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肖洛霍夫
1.1956 年,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发表,对苏联军事题材文学 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文学作品表现战争题材开辟了新的道路。小说表现了对战争 的回味和思考。通过“严酷的现实”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 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小说坚持史诗与悲剧相结合的 艺术风格,并且大大增强了抒情色彩。
2.《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主题:小说主要描写顿河哥萨克在两次 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与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的历史, 展现在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顿河哥萨各阶层的生活。通过对葛利高里、娜塔莉 娅等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的展示,揭示出人民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的命运主题。
【11】高尔基
1.高尔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早期创作具有两种色彩和风格:一种是浪漫 主义的,一种是现实主义的。
2.《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是浪漫主义作品,歌颂英雄的献身主义精神, 反映劳动人民反抗沙皇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
3.散文诗《海燕之歌》的意义和作用:散文诗《海燕之歌》在瞬息万变的大自 然的广阔画面上成功地塑造了海燕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 1905 年革命前夕 人民和反动派激烈搏斗的壮烈图景,预示了沙皇统治制度必败、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历史发展趋势,鼓舞人们去迎接革命暴风雨的到来。“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些 吧!”这一豪迈的诗句作为文章的结语。
4.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 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6.《母亲》的主题: (1) 这是—部反映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全景式的作品。 (2) 它展现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 长,人民群众的觉醒。 (3) 《母亲》成了“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当时“很多工人不自觉地、自发地参 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的益处”(列宁)。
7.“母亲”的形象:母亲尼洛芙娜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她身受政 权、夫权、神权的三重压迫,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 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她的变化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 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8.《母亲》的另一重要人物是巴威尔,是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典型,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巴威 尔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第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典型,它概括了俄国无 产阶级的觉醒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成长的过程,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秀品 质。
9.《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方法即后来称为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刨作原则,是— 部现实主义为主面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12】马克吐温
1.马克吐温的丰富生活经验及熟悉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社会现实,并接触了美国 西部幽默滑稽的乡土文学,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和风格上的准备, 逐渐形成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1865 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涯,被推崇为“美国的 文坛巨子”。
2.早期创作与西部幽默滑稽的乡土文学有关,《跳蛙》幽默、风趣,使作者一举 成名。《傻子出国旅行》以独特的幽默轰动文学界和新闻界。《竞选州长》为短篇 名作。
3.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儿童心理表现人类本性:汤姆是一个爱撒 谎、好表现、顽皮而有心计的孩子,但颇具反抗精神。作品通过他的眼睛和经历 表现了 50 年代至 60 年代美国社会沉闷、刻板、庸俗的社会现实。汤姆的种种历 险活动中触及了生活、教育、宗教、金钱、人情、法律等方面重大的社会问题。作品以生动风趣的情节描绘和幽默朴实的语言风格奠定了马克?吐温创作最基本 的特色。
4.后期由幽默转向嘲讽,代表作《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以一个异乡人用一袋 假金币引诱号称“最诚实最清高”的赫德莱堡 19 位“廉洁”的头面人物上钩的 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人性的“败坏”。
5.《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 的代表作。 (1)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 姆沿河面下追求自由的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 (2)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是作为一种原型模式来象征作家对于社会的、人 性的美好理想。借水这个意象来象征没有黑赌、没有丑恶、没有对人性扼*的理 想的生存环境,象征没有拘束没有迫害的自由与再生。整部小说的构思即以水为 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分界线。水上的世界是宽阔的、自由的。
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 (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公认的世界名著。 作者一反模仿英国文学的“优雅娇饰”的文风,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描 写真正的美国生活。 (2)小说对以后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英语就以其鲜明的特点登上 文学舞台。
7、《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艺术特点: (l)小说的叙述者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反叛的形象。 (2)大量方言、俗语的使用,既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 (3)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二者相互映照,使整个小说有一种抒 情气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3】易卜生
1、易卜生是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他的剧作是继莎士比亚、莫 里哀之后的第三个戏剧高峰,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
2、诗剧《布朗特》和《培尔?金特》的“精神反叛”主题:(1)《布朗特》批判 了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它要求人要有理想,遵从崇高的 道德标准。但他宣扬的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反叛,缺乏明确的内容。(2)《培尔? 金特》在思想上与《布朗特》密切相关。主人公培尔?金特这—艺术典型概括了 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市侩心理和生活*。作者批判极端个人主义的同时,希望 人类社会跨越“自我”,得到精神净化.
3.“社会问题剧”: (1)易卜生创作的戏剧类型。 (2)易卜生创作了一系列内容深刻的“社会问题剧”。 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 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3)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把“讨论”带进了戏剧。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 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4.易卜生晚期象征主义剧作:晚期的易卜生感到“人的精神的反叛已经幻灭, 但又找不到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思想上陷入了悲观主义。其作品也由对社会的 批判转向对人物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剖析。并更多地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表 现出神秘主义的成分。后期作品有:《野鸭》《海上夫人》《建筑师》等,突破了 传统的表现手法,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剧情的发展变化成了第二位,作品 的抒情性加强,表现手法比较细腻。
5.《玩偶之家》的主题和思想意义:《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关妇女问题的—部 杰作。剧本通过对一个普通的资产阶级家庭夫妻关系的剖析,揭露了婚姻和家庭 生活中内在的虚伪,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妇女解放的问题。易卜生在戏里着力要 表现的是主人公娜拉的精神觉悟即精神反叛。
6.《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1)从生活的本身出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 台,—切都真实自然、合 情合理,没有任何偶然和幻想的因素。(2)使用“追溯 法”。在戏剧开幕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 时刻。(3)把“讨论”带进戏剧。(4)女主人公娜拉的心理描写也十分出色。
【14】托尔斯泰
1.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宁)。
2.“自传三部曲”由《童年》《少年》《青年》组成。描写了尼古连卡从童年到青 年的成长过程及其种种内心感受,是托尔斯创作中贵族青年精神探索主题的开端。
3.《一个地主的早晨》首次表现了托尔斯泰对农民问题的探索。
4.著名短篇小说《琉森》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虚伪。1863 年发表中篇小 说《哥萨克》,体现了作者在高加索服役时的生活感受,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和对 贵族生活的反感。
5.列宁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 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 伟大的。……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 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6.托尔斯泰创作的鲜明特征:(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 出了巨大贡献。(3)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这就是“心灵辩证法”。 (4)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注意写具有多方面性格的人物而不写单一化性格的人 物。(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注意细节描写与人物肖像的刻画;重 视语言的鲜明、准确,尤其是朴素;他笔下的自然风景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是影响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7.“托尔斯泰主义”:80 年代以后的创作一方面对沙俄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 宗教等方面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另一方面更热切地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 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修养”等托尔斯泰主义。
8.“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托尔斯泰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 真实”“极度的真实”。他善于观察生活并从自己的观察中抓住生活现象背后的本 质,如实地描写现实,揭露现实的矛盾。因此,列宁认为托尔斯泰创作的最显著 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他像一个威严正义的法官,无情地撕下一切假 面具。
9、“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如何从另一些感情和思想演 变而来,注重心理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 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意识。
10、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1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中心思想是“人民的思想”。以 1812 年俄国的卫国战争为中心,肯定了卫国战争的决定力量——俄国人民。
12、《复活》的思想内容:(1)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小说批判 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 伪,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2)从经济制度上探 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土地私有制,提出把土地归还给农民的看法,表 明作者对土地问题的正确认识,也反映了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农民对地主土地 占有制的愤怒抗议。(3)但是,托尔斯泰是用宗法制农民的观点进行批判的,小 说充满了矛盾。(4)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 等—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5)托尔斯泰是反映俄国农民的力量和弱点的一 面镜子。
13、“忏悔贵族”:(1)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系列。(2)他们出身贵族,有 才学,有理想,正直善良。(3)由于上流社会的腐败使他们堕落成自私自利者。 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沙俄专制制度的不合理,开始忏悔、赎罪,从地主 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立场。《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14、《复活》聂赫留朵夫形象:(1)这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形象。(2)聂赫 留朵夫是一个贵族知识分子,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了她。(3)10 年后, 他意识到是自己造成了玛丝洛娃的堕落和不幸。他决心向玛丝洛娃赎罪并和她结 婚。(4)在为玛丝洛娃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进—步看到了社会 的弊病,认识到土地私有制的不合理,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 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5)作者 认为聂赫留朵夫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
15、《复活》玛丝洛娃的形象:(1)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典 型,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沦为心灵麻木、卖弄风情的妓女。(2)她对聂赫留朵 夫的怒斥,表达受尽侮辱的妇女对贵族社会的控诉和抗议,后来被聂赫留朵夫的 真诚感动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3)在西蒙的帮助下她走向新生,完成了从精神 和道德上的复活。
16、《复活》的艺术特点:(1)细致的心理描写。(2)辛辣的讽刺手法。
17、《安娜?卡列尼娜》的时代特征被作品中列文的一句话概括出:“现在在我们 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那“翻了个身”的东西就 是整个旧秩序;那“刚刚开始安排”的东西就是资本主义制度。
18、安娜是—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的悲剧 人物。
19、安娜悲剧的社会原因:(1)造成安娜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 酷的官僚世界。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渥 伦斯基也不能理解安娜的爱情和悲苦心境。爱情破裂,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 手*死了她。临死前她恨恨地说:“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这也是托尔斯泰对那个社会所作的结论。(2)托尔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社 会原因,愤怒地谴责了压抑她惨死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势力。
20、托尔斯泰对安娜态度的双重性:既对安娜的不幸寄予深切同情,又对她的道 德原则和所选择的生活道路有所谴责。同时也认为世人无权谴责她,只有上帝才 有权指责她破坏了家庭和睦,“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21、《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1)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层现了人物内心 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2)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3)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 天衣无缝,两条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列文的情节线可以 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15】契诃夫
1.契诃夫是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也是出色的戏剧家。
2.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创作可分两类:一类是嘲笑讽刺当时普遍存在的奴性心 理和庸俗作风,揭露造成这种畸形现象的畸形社会,如《小公务员之死》《胖子 和瘦子》《变色龙》等;另一类是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和悲惨生活,揭示出人与 人之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如《哀伤》《苦恼》《万卡》等。
3、契诃夫后期戏剧创作:契诃夫创作后期意识到社会变革就在眼前,他对祖国 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强烈不满,这时的戏剧大都触及到重大 的社会问题。如《海鸥》《三姊妹》《楼桃园》等。
4.《樱桃园》是契诃夫最后一部剧作,通过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拍卖祖传樱桃园 的故事,表现了俄国贵族阶级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兴起、社会的动荡和作家对新生活的向往。
5.短篇小说《套中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套中人”的典型形象:(1)作品塑 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者、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 夫.(2)这个典型概括了那些由自私、怯儒、丧失人格,屈从反动势力,进而堕 落成为反动势力帮凶的人们的一般特征。(3)透过这个形象,既看到了沙皇统治 的残酷,也看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自私、软弱和妥协性,还看到了俄国社会必须 改造的迫切性。作品结尾的“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啦!”表现了作者彻底埋葬旧 生活的愿望和对新生活的呼应.
【16】莫泊桑
1.莫泊桑是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其余为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短篇小说成就极高,《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早就成了有口皆碑的名 篇。1880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使他一举成名。
2.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基本主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惯, 揭露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嘲讽小市民的追逐浮华与爱慕虚荣。《项 链》《我的叔叔于勒》。(2)写普法战争,反映高贵者未必高贵,卑贱者未必卑贱, 强调了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者。《米龙老爹》《两个朋友》。
3.《羊脂球》是莫泊桑的第一篇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小说肯定和赞扬了下层阶级羊脂球的爱国主义和美好品质,形象地概括了法国社 会各阶级在普法战争中的不同态度,雄辩地说明了上流社会的自私腐败乃是法国 蒙受耻辱的主要原因。
4.《羊脂球》的艺术特色:(1)精巧的艺术构思。小说把 10 名旅客安排在一辆马 车上,其中包括贵族、资产阶级、教会人士、反对党人、下等人,实际上是法国 社会的缩影,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2)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 法,鲜明的对比是小说贯穿始终的写作原则。
【17】陀思妥耶夫斯基
1.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罪犯心理的能手,同时又是一个具 有深刻的基督教思想的作家。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书信体小说《穷人》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写“小 人物”的传统,写彼得堡小官吏杰武什金和孤女杜勃洛谢洛娃的交往,对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小人物表示深切同情。《白夜》等小说显示了他刻画心理的卓越才能。 其他小说有《死屋手记》《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白痴》等。
3. 《群魔》被西方公认为和《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并称的陀氏 四大代表作之一。
4.《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创作的总结。作品人物形象的意义: 卡拉马佐夫一家,老卡拉马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恶果。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 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的是人类的出路:忍耐、顺从、皈依上帝。具 有理想的暖意和强度。老卡拉玛佐夫贪婪、淫欲、暴戾、狠毒和虐待狂,正是“卡 拉玛佐夫气质”的代表。
5.《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极富同情心, 同时又很有理想,对社会认识深刻。他勇于探索,并能勇敢地采取行动,以此来 表示对罪恶现实的强烈不满。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许多身处不幸的 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
6.《罪与罚》的艺术成就:(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2)深刻的心理描写。 (3)作品的“复调小说”结构特征也极为明显。即小说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 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具有全面对话性。
【18】果戈理
1.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车尔尼 雪夫斯基把俄国文学上的 30 至 40 年代称为“果戈理时代”。《死魂灵》是果戈理 的代表作。
2. 《彼得堡故事》中最出色的是几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如《狂人日记》 《外套》等,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小人物题材的深化。《外套》 中的亚卡基耶维奇最后因丢失外套找某要人求助被痛斥而惊吓、悲伤而死。
3.《钦差大臣》是果戈理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之一。主题:果戈理以犀利的笔锋 批判和讽刺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显示了 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百丑图。艺术特色:(1) 两条线索一明—暗。以市长为首的官僚集团和钦差大臣之间的冲突是明线,市民 与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是暗线。(2)采用别具匠心的哑场收尾。
4.《钦差大臣》外省官僚代表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是作家精心刻画的一个反动 官僚的典型,通过他,作者突出表现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5. 《死魂灵》的主题即思想意义:《死魂灵》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 级的衰亡的历史。其价值不仅在于它通过对百病缠身的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 写和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还在于它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 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对金钱 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6.五个地主形象:(1)玛尼罗夫是一个精神空虚、性格懒惰、智力贫乏而又以良 好的素养自居的地主的典型。(2)科罗皤契加是一个愚蠢顽固而又贪财的地主婆。 (3)诺兹德辽夫是一个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粗暴放荡、蛮横无礼的恶棍,是一 个地主恶少式的人物。(4)梭巴开维支是一个貌如豿熊、粗野、狡猾、贪婪吝啬 的农奴主。(5)泼留希金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7.小说的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新兴 资产阶级的冷酷和贪婪。
8.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1)《死魂灵》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鲁 迅先生把果戈理的讽刺称为“含泪的微笑”。(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3)作品中 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
【19】狄更斯
1.狄更斯是 19 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创作可分 3 个时期:第 一时期(1833—1842)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奥利佛?退斯特》《老古玩店》等; 第二时期(1842—1850)作品有:《马丁?朱什尔维特》《董贝父子》等;第三时期 (1850—1870)是他创作的繁荣时期,重要的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 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伟大的期望》等。
2.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采用了流浪汉小说的形式,是一部《堂吉诃德》式 的作品。
3.《奥立佛?退斯特》揭露了慈善机关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新济贫法”。
4.《老古玩店》反映对弱者的迫害。主人公耐儿是作者创作中重要的儿童形象之 一。
5.《董贝父子》中董贝是 40 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冷酷、傲慢、自负, 自以为是世界的主人。
6. 《我们的朋友》揭露金钱罪恶。
7.《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包含着作者的一些生活体验和 社会理想。
8. 《艰难时世》对劳资矛盾的描写和功利主义哲学的批判:(1)这是狄更斯最重 要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 40——50 年代英国尖锐的劳资矛盾,揭露了这个繁荣 盛世其实就是扼*人性的艰难时世。(2)小说通过以葛雷梗、庞得贝为代表的利 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和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 揭示了功利主义哲学扼*人性的罪恶。
9.《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
10.《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出于他对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我认为国内 没有爆发的火焰而暗中燃起的不满情绪……使我记起法国第一次革命前夜的那 种情绪,……”他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这部历史 小说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11.《双城记》的思想内容:(1)《双城记》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面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 场面。(2)从揭露贵族的残酷压迫到描写人民的自发反抗,直到反映人民暴动的 燎原烈火和摧残贵族政权的大革命,狄更斯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 因和必然性。
12.《双城记》中的四种人物及人道主义体现:作者以他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 评价人物。(1)他认为残忍的厄弗里蒙德侯爵及其背后的封建统治集团是毫无人 性可言的。(2)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3)他把苦大仇深 的得伐石太太描绘成*人不眨眼的魔鬼,认为暴力革命是—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 (4)卡尔登是一个被感化的形象。他体现了作者的道德感化理想。
13.《双城记》中的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14.《双城记》的艺术特点:(1)小说结构复杂严谨。(2)浪漫色彩与现实手法有 机结合。(3)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20】巴尔扎克
1.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 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人间喜剧》就是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 历史”。
2.现实主义的胜利:(1)马克思非常推崇巴尔扎克,说他“以对现实关系具有深 刻理解而著称”。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再现了当时的法 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 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具有积极作用,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克制作家思想中消极的部分。(2)在《致玛?哈克奈斯》 中,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 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他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 他又辛辣地讽刺他们,说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并且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敌 “共和党英雄们”,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3.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1)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 出身中小资产阶级,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哲学思想上,他基 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也没有摒弃反科学的神秘主义。政治上,他倾向法国 大革命,却又参加了保王党,他的思想倾向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可无论如何也 改变不了他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2)巴尔扎克运用现实主义 方法再现了当时的法国社会,这取决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恩格斯说,巴尔 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 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他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 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的必然失败和毁灭,并毫不掩饰地赞赏他的政敌共和党人。 这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4.《人间喜剧》:(1)是巴尔扎克用“编年史的方式”描写的 19 世纪上半叶“法 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衰亡史构成了《人间喜剧》总集的“中心画图”。(2)《人间喜剧》有长、中、短篇小说 96 部。采用分类整理、编目和人物再现的办法,把众多的人物和篇章联成一个整体。 (3)巴尔扎克把全部作品分为 3 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 究”是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的当代生活。小说家根据这一 部分作品的不同侧重点,又分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 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5.《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1)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 亡的历史。(2)与封建贵族没落的画面相对应又相交织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 图。(3)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6.巴尔扎克创作晚期的主要作品有《交际花盛衰记》《贝姨》《农民》《邦斯舅舅》 等。《农民》是巴尔扎克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生死决战表现得最深刻、最激 烈的一部作品,直接描写复辟时期农村的阶级斗争。
7. 《纽沁根银行》银行家纽沁根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的产物,作品揭露了他的发迹史。他的发家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不仅用资 金的不断周转来获取巨额利润,而且还制造假象、散布谣言,在股票的涨落中投 机取巧,牟取暴利。“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足”,他过着穷奢极欲、荒淫 无耻的豪华生活,身上已经没有早期资产阶级守财奴的特性,这就是大资产阶级 的发迹史,他们的每个金币都充满了血腥气息,都是由罪恶凝成的。
8.《农民》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生死决战。尼雪龙老爹“铁一般坚强,像 黄金一样纯净”。
9.《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借一个吝啬鬼的故事针 砭七月革命所带来的金钱统治腐蚀一切的恶果。揭示了资产阶级发迹史和贵族阶 级的迅速没落。
10.《幻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马克思)。共和党英雄克雷斯蒂安是“一 个会改变世界面目的大政治家”。
11.《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1)《高老头》创作于 1834—1835 年, 在巴尔扎克全部小说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它展示了《人间喜剧》 的中心画图,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 象,揭开了小说总集人物体系的序幕,是过去作品的总集,未来作品的基石,一 部典型的巴尔扎克式的小说。(3)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成熟。
12.《高老头》的主题思想:(1)通过拉斯蒂涅向上爬的经历、见闻和社会背景的 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 击。(2)在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的同时,还描写了 资产阶级暴发户自身也将毁于金钱和财富力量的竞争的事实,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小说也揭示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个人奋斗之路,描写了在品质上和气质 上同“未来的真正的人”近似的人,表明了对社会前途的积极理解。
13.《高老头》的艺术特征:(1)结构非常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2)面对现实的细致观察中进行精确生动的描写,是巴尔扎克创作艺术的最大特色,他重视环 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再现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刻画人物,这也是他对现实主 义小说的一大贡献。(3)广泛运用对比的法则。如环境对比,人物与故事对比等。 (4)小说语言多姿多彩,叙述生动,比喻深刻:①人物语言个性化。②叙述语言 贴切晦畅,生动深刻。(5)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1)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法制 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个凶狠的掠夺者,但他又 是父爱的典型。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 他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让女儿接受资产阶级的教育,使她们成为自私自 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2)高老头悲剧是一个通晓资 产阶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 家族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
15. 拉斯蒂涅的典型意义:(1)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 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高老头》中描写了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 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过程。他初到巴黎时,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 名。但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虚浮的快乐诱惑着他,在接受鲍赛昂夫人的启蒙教 育、伏脱冷的实践性教育和高老头惨死的社会教育后,他埋葬了最后一点人性, 从一个涉世不深而怀有几分正义感的青年,走上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2)拉 斯蒂涅是为资产阶级暴发户所腐化的贵族子弟的典型,他的堕落过程揭示了社会 的重重罪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们灵魂的巨大腐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