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铜豌豆,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05:32:34

关汉卿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一个套曲,曲子是这样的:

【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中学课本入选有关汉卿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老师讲此剧时常常会讲到关汉卿这首套曲,更会重点强调关汉卿对自己“铜豌豆”的评价,“铜豌豆”是什么呢?是元代妓院中对老狎客的俗称。关汉卿何以如此自嘲呢?元代社会前期取消科举考试,文人通过科考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的梦想破灭。“志不获展、沉抑下僚”,他们中有的流落于民间市井、有的组成书会,常与勾栏瓦肆中艺人结合,有的甚至和娼妓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处于社会底层的特殊文人群体,进而形成了一种与前代文人相比较为特殊的文化精神内核。关汉卿的现实生活状态就是如此,为整套四只曲子都在表现这个“浪子”如何风流。他会“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元杂剧《百花亭》有如下曲文:“[普天乐]水晶球,铜豌豆。红裙里插手,锦被里舒头。金杯浮蜡蚁春,红炭炙肥羊肉。惜玉怜香天生就。另一种可喜风流。淹润惯熟,玲珑剔透。软款温柔。”这个自命为“水晶球,铜豌豆”的王焕是宋元故事中的人物,他的本领和关汉卿基本一致:“围棋遁相,打马投壶,撇兰攧竹,写字吟诗,蹴鞠打浑,作画分茶,拈花摘叶,达律知音。”关汉卿这种自嘲,是一种灰色幽默,而幽默的背后,是他对世俗社会的洞穿。关汉卿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这样一个小故事:

王常以讥谑加之,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王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馀。人皆叹骇。关来吊唁,询其由。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云,此玉箸也。关云:我道你不识,不是玉箸,是嗓。咸发一笑。或戏关云:你被王和卿轻侮半世,死后方才还得一筹。

王和卿与关汉卿相友善。王死后,汉卿与和卿开了个玩笑。嗓,什么意思呢?一般把牲畜劳伤后鼻中常流脓水,说它得了嗓病;又,作动词,指好揭别人隐私或短处。不管两人生前关系有多么好,面对逝者,汉卿应该是肃穆庄重的,然而关汉卿却没有。其实,恰恰是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元代曲家的真性情的一面。这些玩世不恭的或自嘲,或互谑的文字揭示了他们对生活的愤懑、牢*,以及不平和反抗。王和卿是谁?就是那个写“大蝴蝶”的,这只蝴蝶有多大?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作为?试看[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