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说起文笔,理工科的人文艺起来有多吸引人?文章开头的寥寥数字就吊足你的胃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流浪地球—刹车时代》
刘慈欣,能将每一个科幻故事的开篇写得如此引人入胜。
有时是一个悬念、有时是一个梦境、再或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场面、一个等待确认的场景……
英文版《流浪地球》封面插画
“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实在累了,便请求主任给我放两天假,出去旅游一下散散心。主任答应了,条件是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我也答应了,于是他带我去拿眼睛。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里,现在还剩下十几双。”
——《带上她的眼睛》
“坍缩将在凌晨1时24分17秒发生。”
——《坍缩》
“随着探索的深入,人们发现量子效应只是物质之海表面的涟漪,是物质更深层规律扰动的影子。当这些规律渐渐明朗时,在量子力学中飘忽不定的实在图像再次稳定下来,确定值重新代替了概率,新的宇宙模型中,本认为已经消失了的因果链再次浮现并清晰起来。”
——《镜子》
“上帝又惹秋生一家不高兴了。”
——《赡养上帝》
英文版《带上她的眼睛》封面插画
“大刘”笔下的故事脑洞有多大、设定有多奇幻、隐喻有多深呢?
比如《乡村教师》中,几个初学牛顿三大定律的山区孩子(他们甚至不懂原理),却因为这个看似在山里“没有用”的知识,于懵懂之中拯救了地球。
又或《带上她的眼睛》里,在未来世界,我们可以带上他人的“眼睛”,替人旅行,而这样的旅行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个辛酸的故事。到底什么是美好?人的精神真的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吗?
再比如《梦之海》中,为什么一个外星球艺术家,哪怕他来自比地球高数个等级的文明,却无论如何都写不好一首唐诗?文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粉丝感慨“能超越《三体》的也唯有他的短篇”
截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