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一共卖了12次血。
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对卖血的好奇,后来是因为环境所逼,生活所迫的卖血,到最后晚年卖不出血哭地撕心裂肺,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中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
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还是许玉兰给了他陪伴,我觉得和韩剧《请回答1988》中豹子女士知道儿子老公独自在家过的很好的失落有点类似,人们总是需要靠点什么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许三观也靠着卖血证明自己的身体健康,证明自己能为家庭遮风挡雨,所以他从年轻血头刻薄的话里受到了冲击。
如余华老师在韩文版自序中提到许三观是一个在追求“平等”的人,只不过他的平等只是与周围邻里过上一样生活的“平等”,知道许玉兰曾经犯的错,于是他将“魔爪”伸向林芬芬的胸脯,好像这样过后心里才觉得好受一点。
但他的确是一位伟大无私的父亲,尽管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最喜欢的一乐不是他亲生的,仍然为了儿子义无反顾的卖了七次血,让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厚重的父爱,和从血肉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淳朴善良。
许三观是位小人物,但我们却从书中这些小人物的生存方式窥视整个社会,讲的是许三观卖血,又不全是卖血,折射出的背景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人物在大背景下通过卖血的方式来支撑整个家庭,有悲哀,有酸楚,有讽刺,最重要的是有爱。
时代不管如何变迁,爱终究是伟大的力量,无论是闹饥荒过生日时为家里人“用嘴炒菜”,还是许玉兰被批斗时藏在米饭下的红烧肉,或是许三观前往上海的“卖血路线”,亦或是许玉兰在三个儿子嫌父亲大哭丢人时的“破口大骂”,都是书中让我为之动容的温情瞬间,所以我也为许三观的上海之路心惊胆战,生怕他卖血卖得人没了。
许三观用自己的血获取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用自己的青春、时间、健康和快乐交换金钱,许三观卖血后用黄酒和猪肝补偿自己,而我们购买护肤品、衣服、包、游戏机等等慰藉辛苦工作的自己。我们都是许三观,只是我们今天卖的不是血而已。
六、文城《文城》主要讲的是林祥福与小美的爱情故事,但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发生的年代,与这个年代的动荡社会下,民众的生活百态。
林祥福与管家田大的相处,不像是传统认知里的地主与佃户的关系,而是长辈与小辈,或者是兄弟亲情,而且田大及其四兄弟对林祥福这个少爷极其衷心,那个年代的人非常质朴。
林祥福与陈永良李美莲一家人的友谊让人羡慕。在土匪绑票时,李美莲对大儿子陈耀武说:“你快去,快去把林百家替回来。你是男的,被他们‘摇电话’就是疼一点;林百家被他们‘拉风箱’了,以后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无论怎么喜欢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但那可是亲儿子呀!怎能舍得自己的儿子,换回邻居朋友的女儿,现在人大多办不到呀!
清朝灭亡,民国初立,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在溪镇时,溪镇的人真的是送钱送物送女人,就因为百姓手里没有枪,忍气吞声,太可怜了。匪祸泛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溪镇成立民团,这一群独耳民团为了保护溪镇百姓与土匪战斗全部英勇牺牲。
徐铁匠的徒弟孙凤三昏迷不醒,死前突然睁开眼睛,看见盒子枪仍然抱在自己胸前,又看见顾益民站在一旁,孙凤三脸上出现了笑意,他双手把盒子枪抬起来给顾益民,声音虚弱地说:“朱团领死前任命师父为团领,师父死前任命我为团领,我要死了,我任命你为团领……要在师父和我的墓碑上刻上‘团领’。”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国人的魂,好样的。
七、在细雨中呼喊《细雨中的呼喊》通过一个江南少年的回忆,讲述了一件完全与我们无关、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故事。但读完以后那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却让我内心震撼。
故事的整体格调比较阴暗,很多事件非常不堪,这也许与当时的农村底层人民生活的环境大背景有关。特别是故事中反面角色——父亲孙广才,简直是个贪财好色卑鄙无耻的无赖。
在他的身上,孝道与慈爱荡然无存,对年迈的老父亲虐待折磨甚至破口大骂,对年幼的孩子不管不顾冷酷无情。小儿子因救人而死,成了他攫取荣誉的工具。在*的驱使下,和大儿子双双爬上了寡妇的床,甚至为了长久保持和寡夫暧昧的关系,无视妻子的尊严与脸面,变成了家里的搬运工,把家里有用的东西通通拿去讨好寡妇,以换得一夕春梦。就连他的死法(喝多了酒,掉进粪坑而死)也是肮脏不堪,让人唾弃的。孙广才如此恶劣的形象,让人不敢相信,但他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类人。在我看来,作者是为了突出那个时代人性的丑恶,万不得已才把“父亲”(孙广才)写成这样的!
故事中的“我”孤单落寞,像个透明人似的被他人所忽视。也正是“我”的这种状态,正好得以以旁观者的冷眼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他看到了社会生活中种种丑恶与不堪:心目中的女神与老师偷情被抓,好朋友苏宇因为心理畸形而锒铛入狱,南门一枝花的冯玉青,年轻时爱上了村里的无赖,丢失了贞洁,遭人鄙弃,只好跟随货郎远走他乡却又被抛弃,最后一个单身女子领着6岁的儿子独自回到家乡的小镇,做起了皮肉生意……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痛心难过。
悲剧能给人以更深的感动,余华用他特有的压抑、忧伤的语调,以最平淡的语言,从一个儿童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底层人民的命运,看到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
本书虽然格调忧伤,但却能在诙谐与昏暗中,引起人们的共鸣。这要归功于作者精彩的文笔,准确的表达。特别喜欢书中的一段话:“现在眼前经常会出现模糊的幻觉,我似乎能够看到时间的流动。时间呈现为透明的灰暗,所有一切都包孕在这隐藏的灰暗之中。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可以顺手点个赞赞哦!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