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觉得反腐容易吗?看看《嘉庆传奇》吧…
纵观嘉庆一朝,从一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开始,到热河行宫离奇殡天结束,嘉庆帝以反腐的姿态开启了他的帝王之路,但是终其一生,也仍然未能遏制住逐渐蔓延的贪腐之风,而在内忧外患中黯然离世。严格来讲嘉庆帝不是昏君,相反,他励精图治,整饬吏治,做事雷厉风行,态度谦和谨慎,经常自我反省,但是最后却还是无功而返。
为什么拥有绝对权力且一心反腐的皇帝也无法很有成效的解决腐败的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嘉庆帝的反腐之路吧…
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的第五天,年轻的嘉庆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扳倒了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珅。查抄出和府共计八万万两白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大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七千万两白银,和珅一个人的家产就比朝廷十年的财政收入还多。说他富可敌国,一点都不为过!
嘉庆帝以霹雳手段登场,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亲政之路。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一个崭新王朝后面的勃勃生机,然而,问题远非那么简单,反腐之路绝对不是*掉一两个领头的巨贪那么简单。
“巨贪之祸”的危害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从乾隆后期宠信和珅开始,大贪官和珅不仅把持朝政,巨额贪腐,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首辅大臣,他长达几十年的所作所为,已经带坏了当时官场的办事风气,拿钱办事俨然成了当时官场的生存法则和游戏规则!且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之久,和珅虽然死了,家产被充公,但是贪墨之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相当讽刺的是抓捕和珅党羽的一群官员,居然也是一群贪官,大家都想尽办法去瓜分和珅的巨额财产,这里面既有嘉庆皇帝的几个亲兄弟,也有嘉庆最信任的亲信----左都御史广兴!
让贪官去查贪官(嘉庆帝开始并不知道去查和珅的也是一群贪官),一股政治势力去斗另一股政治势力,这本就治标不治本,只能抓几个人而已,另一股政治势力上台,仍旧变本加厉的贪墨。
精疲力尽的嘉庆帝一边整饬吏治,一边平息匪患,还要赈济灾民,治理黄河水患,朝廷的银子花了很多,年年亏空,但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仍然没有改观,匪患越剿越多,黄河年年修,年年发生水患,灾民年年赈济,百姓还是要造反,甚至运往剿匪前线的粮草也被漕运官员扣留,不给孝敬银子谁也别想通过。
军机大臣朱石君和王杰堪称嘉庆帝的左膀右臂,一个老成持重,一个锐意进取。嘉庆帝采纳了王杰的建议:严厉惩治贪官,绝不姑息,一查到底!
这不查不要紧,一查真要命。仅湖南一省的官员,除少数几个闲职干净之外,其余官员全是贪官,张三咬出李四,李四咬出王二,一直查到布政使的头上,按照布政使的规矩,到任的地方官员必须缴纳一定的银子,才给予派任,否则就凉在一边。而官员没钱孝敬,只能想方设法盘剥百姓,如此一层一层下来,百姓苦不堪言,多地揭竿而起!
剿匪的总督,巡抚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年年剿匪,但是剿而不灭,正好每年都向朝廷要银子,甚至借剿匪事由吃空饷也俨然成风!
全国各省情况大同小异,嘉庆帝深感震惊,原来他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就是因为这官场上的贪官而功败垂成!龙颜大怒之下,所有贪官被押解回京听候处理…
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么多官员一下被撸了,剩下的空缺谁来补?内阁首辅朱石君心急如焚,吏部一时之间根本派不出如此多的实缺!前线还在剿匪,将军督府都撤了,谁来指挥打仗?朱石君担心用药太猛恐伤及社稷的安危,提出反腐宜缓的建议,皇帝也是骑虎难下,正如他所看到的一样,倘若全部处理,偌大一个国家,谁来管理?
最后,也是*鸡儆猴,草草了事,贪腐之风表面有所收敛,实际上,这些官员重新回到任上,依然照贪不误!
轰轰烈烈的嘉庆王朝反腐,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结束了,但是什么也没有改变…嘉庆朝最终成了整个大清王朝由盛转弱的分水岭。其实严格讲起来,分水岭在乾隆后期,并非在嘉庆一朝,只是嘉庆虽然发现了朝廷的弊病,虽几经努力却始终没能彻底消除弊端。弥留之际的嘉庆皇帝还在反省自己,对自己的儿子绵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说:朕不是一位好皇帝,亲贤臣而远小人,朕正好相反,是亲小人而远贤臣,说完溘然长逝!
嘉庆帝这里说的亲小人,远贤臣,这个小人指的就是左都御史广兴,这个他最信赖的家臣,从庆亲王府邸就开始追随他一生的宠臣,却没想到成了第二个和珅,贪污金额高达两万万两白银,仗着皇帝的信任,欺上瞒下,以官员的贪腐为要挟,长期索要巨额贿赂,从而成为贪官们的保护伞。好在嘉庆帝不是乾隆,震惊之余,嘉庆帝还是果断的处死了广兴!
总的来说《嘉庆传奇》还是很有看点,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反腐之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