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人认为王朔的吐槽"在点子上","十分精辟",却也有人对王朔的评价持有不同的态度。
比如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她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艾米丽写道:
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美国《时代》周刊也说:
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富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我却觉得这部书结束的时候,活着的富贵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太惨了,也太压抑了。其实不是的,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这本书是把一个人的一生,用旁观者的眼光描述出来,静静的看着这一场人生,品他人人生,找自己的人生目的。
因此,小说加电影,我一共看了10遍,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活着》自1993年出版以来就畅销不衰,2019年登顶京东图书畅销榜榜首,豆瓣上给出了9.4分好评,1994年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9.2的高分。
读完《活着》,掩卷长思,久不能语。我这才开始去审视国人最忌讳谈的生死问题。
除《活着》之外,余华还有《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在细雨中的呼喊》这三本书,堪称中国文坛不可替代的巨作。
看《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看到三观敲碎河面上的冰,咕咚咕咚喝水卖血的一幕,笔者看得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