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原为蜀汉旧臣。提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关云长夜读《春秋》水淹七军、张翼德长坂坡凭虎威喝退曹操雄兵、赵子龙单骑救主七进七出、马超白盔白袍*得曹操割须弃袍等等这些人和事顿时就充满了大脑。
若不是因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千古名篇《陈情表》横空出世,李密这位德才兼备忠孝两全的能臣干将,恐怕大概率将湮灭于历史的烟尘岁月中,不为后人所知晓了。
即便是因为《陈情表》而名闻天下名垂青史,很多人仍然对李密其人其事不甚了了,知之甚少。《陈情表》千古佳作光芒万丈辉映古今,它的作者李密的一生,亦可谓传奇,颇值得我们后人去了解去熟悉。
那么李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又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然好读书,从师号称“蜀中孔子”的谯周,博览群书,熟读五经,尤精《左传》,文学才华出众。
李密极富辩才,应对机敏,曾多次出使吴国,颇得好评,为吴人所称道。
出使吴国期间,有一次吴帝孙权问他:“蜀国有多少兵马?”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说自己不知道,那说明你不了解本国情况;即便是自己知道也不能说呀,否则就是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李密回答道:“官用有余,人间自足。”避免了直接回答问题,又表明蜀国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可见李密才情之一斑。
还有一次,孙权和群臣闲聊,李密也在场。孙权问:“你们愿意作兄长还是作弟弟呢?”李密回答说,愿意作兄长。为什么呢?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待奉父母。对李密的仁孝,吴国君臣皆深以为然。
这些都发生在李密代表蜀国出使东吴期间,在西晋为官时也是有故事的。
李密在祖母去世守孝两年后,到西晋为官。有一次,有一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你觉得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安乐公就是原来的蜀主刘禅,被后人称为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以“此间乐,不思蜀。”而闻名于当世,也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张华此人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表面看没什么,实则暗藏玄机,其实是一个陷阱一个坑,就等着李密往里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