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少年厦门求学
1937年,12岁的黄永玉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厦门就读于集美中学。
厦门集美学校包括集美小学校、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幼稚师范等,校区环境优美、建筑美仑美奂,是闽籍爱国华侨陈嘉庚倾其一生积蓄在家乡创办的一个童话般的读书王国。
然而在集美时,除了美术之外,他对别的课程都没什么兴趣,况且数理化之类的他觉得“长大以后肯定用不上”。所以在集美中学黄永玉的成绩并不好,第二学期除了“美术”、“童军”两门为“甲”外,其余大部份都是“丁”,平均成绩也是“丁”。
尽管在学校里黄永玉的纪律散漫、成绩又欠佳,被学校记过、留级,但他其实是爱读书的,天天腻在图书馆里,软磨硬泡地让当图书管理员的婶婶借书给他看。
黄永玉本就痴迷于美术,而集美当时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大学艺术专业的老师:郭应麟、朱成淦、黄羲等等。当时这些老师是黄永玉的偶像,给予黄永玉很多艺术上的指导,也是他走进木刻、雕塑等艺术殿堂的领路人。
游学闽南
浸入老泉州的风土人情
在1937年到1945年
恰与抗日战争叠合的八年
十几岁的黄永玉游学闽南
还曾浸入老泉州的风土人情
黄永玉眼中的泉州人“亲热、信任、好客”,因此与许多闽南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泉州的古城、试剑石、老君岩乃至方言,在他眼里都是鲜活的历史。他感受着泉州人的远古血脉,享受着泉州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欣赏着泉州人对待文化的认真快乐,并把这些记录在文字和画作里。
黄永玉手绘《开元寺的东西塔》
黄永玉手绘作品《德化窑的烧瓷人》
他是鬼才画家
也是现实版的老顽童
黄永玉的一生诠释着“传奇”二字
他身上有很多标签
率性、童真、有趣
乐观、智慧、有个性
《人物》在专访《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中这样描述他——
黄永玉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笑到最后」的人,他的人生或许是一种提醒: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只要活下去,眼前经历的一切困顿、绝望、无可扭转的败局,都会在活到99岁的时候变成笑话。人只要笑,就没有输。黄永玉的存在证明了一项不会磨灭的人性真理——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14岁,开始发表作品
23岁,成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
28岁,小学文凭的他成为央美最年轻副教授
32岁,创作出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
56岁
创作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
庚申年猴票,36年升值15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