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3千字,阅读时长3分钟。一起了解上清派传人、茅山宗创始人、炼丹家、医药家,陶弘景,壮丽的一生。
公元536年,一个85岁、俗名陶弘景的老男人坐化了,史书载陶弘景死后面不改色,关节屈伸如故(“颜色不变,屈申如恒”),更有人说他“能往返阴阳”。史书还写,他的母亲“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然后生下陶弘景。
纵观陶弘景的一生,充满神话色彩,他10岁迷上《神仙传》,15岁写下《神仙传》,20岁成为诸王伴读,后来做官,只埋头处理公务、不与人打交道,30岁左右拜孙游岳道士为师,37岁脱下官袍,到茅山隐居,但皇帝有啥事,还是派亲信带书信到深山*扰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南朝的萧衍,在定国号的时候,甚至还请他帮忙定夺。
他的一生历经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提倡儒释道三位一体,创立了茅山宗,擅长养生保健,留下了《本草经集注》等诸多医药专著,当然,也留下了语文课本必背的名篇名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若非要找一个人与他类比,得弘一法师李叔同。
1.生而貌美,不近女色、不喜荤腥,自带神仙BGM1.1托梦而生《梁书》: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
陶弘景的出生,充满了神话色彩,为陶弘景传奇的一生奠定了神话基调。《梁书》载,陶弘景是青龙托梦而生,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怀里出来,还有两个神仙捧着香炉来到家里,似乎是护送、庆贺青龙托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的宗教色彩浓厚,而《梁书》对陶弘景出生的记载,则萦绕着南朝烟雨迷蒙的浪漫,或许,你可以看做是,当权者对陶弘景的尊敬与美化:比照着老百姓喜爱的神佛,造一个生来就自带神话色彩的神佛,似乎,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喜爱、传颂。
当然,也有可能,陶弘景的母亲真的做了胎梦。
1.2陶弘景是个禁欲系极品花美男当权者,如此喜爱陶弘景,是很有道理的。陶弘景这家伙,不仅很会处理国家事务,还会炼丹,会医药,“通阴阳”,试想一下,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医生朋友,你会不和他搞好关系吗?
而这位医生朋友,还会炼丹,也许还能炼制长生不老药。
更何况,陶弘景,他还是一个极品花美男,你瞧,史书花了不少笔墨对他的外貌进行了描绘。
《梁书》载: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在南朝,一尺约25.8cm,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2.58cm,也就是说,陶弘景身高190.92cm,眉清目秀,高大帅气,气质绝尘,若仙人一般。
魏晋南北朝,以爱美著称,男子更甚,得《梁书》如此记载,说明陶弘景美出了天际。说不定,皇室不少人都有点垂涎他的美色,不过,花美男陶弘景,只专心处理手头的事,压根不问俗世。
他10岁的时候,大约小学四年级这样,无意间得到了一本神仙宝书:《神仙传》,葛洪写的,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研读,比我们追剧、追星还疯狂。
葛洪是谁呀?《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我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其青蒿素的灵感便来自《肘后备急方》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也就是说,葛洪,不仅写神仙,还写医药专著,教人养生保健、修仙。
10岁,就成为葛洪迷弟的陶弘景,仔细研读《神仙传》之后,开始有养生保健、修仙的想法,并走上了与葛洪相似的道路,不知道,中国的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会不会从陶弘景的医药专著中得到灵感呢?
1.3所求超乎世俗之乐研读《神仙传》之后,陶弘景似乎悟到了一些超乎平常的东西,他对别人说:"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世人追逐名利、香车美女,他偏偏对此不屑一顾。
他不喜欢女人,当然也不喜欢男人,远离世俗男女之乐,不食荤腥,一生未曾娶妻生子。因为出身丹阳郡望,陶氏士族,陶弘景早早接触官场,但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只专注于手头的公务,不与外人交往,没有一点点世俗的*。他的志向,不在钱、权、美女,而是名山大川、各种仙药。
于是,37岁这年,他脱下了冗余的官袍,奔向了他向往的名山大川,最后在茅山定居,当然,皇帝会把自己犹疑不决的公务写在信里,派上自己的心腹跑腿,时不时到山中叨扰陶弘景,于是,陶弘景被迫当了个“山中宰相”。不过,他不爱与外人交的习惯一直保持不变,“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他隐居后,郡守多次邀请他,他也拒绝不去。
2.博学多才,实力超群而靠谱,儒释道三体一家陶弘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帝师和皇帝的左臂右膀,而不仅仅是伴读。为何皇帝如此青睐他呢?
《梁书》载“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萧衍决定称帝的时候,派人询问陶弘景,关于国号有啥建议,陶弘景也不吝啬,挥手就帮他卜卦,定下了“梁”,萧衍于是把国号定为“梁”。
2.1不结党营私他从做伴读开始,眼里只有公务,其他时间,钻研神仙传记,探访名山大川,寻找仙草,不咋与人打交道,没有什么世俗的*,望之仙气飘飘,即使做了天子近臣,也很让人放心。
2.2博学多才“一事不知,深以为耻”儒释道三体一家
陶弘景学东西很认真,脑瓜子可以同时接纳几种不同的学术思想、宗教流派,是个认真、踏实、追求完美的超级学霸。他自从10岁变成葛洪的迷弟,便走上了与葛洪相似的道路:15岁写下《寻山志》。
史书与传记载,陶弘景擅长阴阳五行,风角星算,熟悉山川地理,以及方图产物,在医术本草上有不少建树。他很聪慧,自学能力很强,对自我的要求很高。在拜师之前,应该都是自学。大概三十岁左右,才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学习符箓等,辞官后,游历名山大川,隐居茅山,创立了茅山宗,是上清派的重要传人;擅长辟谷导引术,八十多岁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矍铄。
他的易经八卦水平很高,占卜吉凶,推演事物走向,对他来说都是小case,萧衍定国号的时候,“弘景援引图谶”,最后定下“梁”。
熟悉中医的都知道,医术本草,也很考验心性、判断力。早期的中医,易经、八卦、医、药不分家,而且,注重师承派系,就像我们今天说的专业方向和经验教学。这四样,每一样都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然后实践与积累经验。
陶弘景是个集大成的大家,他在老庄哲理、葛洪的仙学思想上都有一定的继承与发扬,他很宽容、不狭隘,“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他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
3.在医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说《神农本草经》是本草学的开端,《本草纲目》是本草学的巅峰,那么《本草经集注》则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在陶翊(陶弘景的侄子亦或是过继子)所写的《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也就是陶弘景传中,陶弘景医学著作有:《本草经集注》7卷、《肘后百一方》3卷(原注增补葛氏)、《效验施用药方》5卷,现在一般认为,这本传记的医药著作未曾列齐全。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应是《本草经集注》,这本书,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神农本草经》,一部分是《名医别录》。《名医别录》是《本草经集注》 中的《名医副品》。
《本草经集注》一共7卷,载药730种,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类划分,与《神农本经》的“三品”分类法相比,更便于药物查询,又便于总结。在《本草经集注》成书后的一千多年里,这种方法被一直延用,我国第一部官方本草《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修订的。
编写《本草经集注》的时候,陶弘景收集了大量的医学、药学典籍专著,“苞综诸经,研括烦省”,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选取他认为有价值、正确的条目,以方便用药为目的,进行编撰;创立了“诸病通用药”分类法(药物治疗性质分类),方便临床用药;首创分总论、分论叙述的本草著作法,论述药物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用量、服法、药品真伪等与疗效的关系;囿于当时的科学条件,他用朱、墨两种颜色,分别书写《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在指导临床用药、药物质量控制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一生淡泊名利,追逐仙药的陶弘景,也许只有山间的风,水中的云,可以理解他,你觉得呢?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