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索菲亚奖"后,庄晓莹赢得了来自各方的广泛赞誉。在德国本土,她也声名鹊起,众多实验室和高校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有的许诺给予丰厚的薪酬待遇,有的承诺提供博士后职位和组建独立研究团队的机会。
面对这些诱人的条件,庄晓莹并没有动摇。她深知自己的初心就是希望"将所学回报祖国"。就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鱼是我所追求的美味,熊掌也是我所热衷的佳肴,但二者不可兼得,此时我只能割舍鲜美的鱼取而食用芝麻大的熊掌了。
享受过八年漫长的留学生涯后,庄晓莹深感自己的知识已臻相当水准,是时候施展自己的所学为祖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正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最终,她拒绝了众多海外名校的聘任,毅然决然踏上了回国之路。
庄晓莹决定回到母校同济大学任教,这一消息一经传开,全校上下无不为之兴奋。师生们都翘首以盼这位优秀校友的归来,期望她能在这里施展才华,教书育人,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学子。
重返课堂后,庄晓莹将自己在计算力学与岩石力学研究领域多年钻研的心得付诸传播,用独特生动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活灵活现。
她不厌其烦地解答学生们的种种疑惑,努力在他们心中培养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挑战的坚韧决心。
很快,庄晓莹所教授的班级成绩就名列前茅,连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在她悉心指导下有了长足进步。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庄晓莹深深体会到了教书育人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她谦逊有礼的品质也赢得了师生的一致爱戴。
在课堂上,同学们无不以崇敬的目光仰视这位"天才教授"。但庄晓莹总是笑着谦虚地说:"天才取决于勤奋努力,希望同学们都能稳扎稳打、脚踏实地。
"这份谦逊的品性恰恰是她最大的魅力所在。
除了投身教学工作,庄晓莹并没有放弃科研事业。凭借她在德国科研界的影响力,不少著名专家应邀加入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学校这一学科带来了新鲜血液。
"在德国期间,我深刻认识到国内土木工程某些领域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希望能为母校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
"庄晓莹如是说。归国后,她全心全意投身于教书和科研两大事业,将自己这些年钻研的知识和经验一股脑传递给学生们,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