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易中天
易中天被分配在畜牧班,刚开始他放牛、挤牛奶,后来又被安排放羊、收麦子、捡棉花、拉沙子、打土块,农场里最苦最累的活他都干过。
易中天手拿铁锹站在土坑里和泥巴时,要用铁锹像揉面团一样和泥,然后一锹一锹扔到地面。一天劳累下来,易中天感觉肠子都要断了。
给棉花“脱裤腿”更折磨人:易中天跪在地里,把棉花苗下面多余的叶子摘掉。棉田望不到边,易中天跪着前行,动作还要快,否则连饭也没时间吃。
傍晚收工时,易中天的双膝和腰部失去了知觉,要揉好长一段时间才能站起来。
易中天(后排左4)与兵团战友合影
易中天在零下40多度的寒风里,拉过载着500公斤黄沙的架子车;在寒冷的冬夜里,他提着马灯守过夜。
因为劳动强度太大,身高不到1.70米的易中天,每顿能吃一海碗土豆疙瘩,外加5个苞谷馍。一年下来,原本瘦弱的易中天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
很多知青受不了这种苦,经常在夜里嚎啕大哭。易中天却很享受这种生活,下雨下雪的时候,他就在宿舍里读书,读郭小川、贺敬之的诗。
易中天自编过一本《唐诗三百首集注》,还写诗、写剧本,知青们都称他是“边塞诗人”。
很多女知青追求易中天,可他不解风情,都婉拒了。
在建设兵团时期的易中天
1974年夏天,《新疆文学》杂志社在石河子农场开笔会,易中天被连队选送参加。在笔会上,他结识了写散文的李华。
李华比易中天小两岁,也是兵团的知青,她在克拉玛依长大,父母都是石油工人。
李华漂亮活泼,亭亭玉立,易中天才华横溢,两人互生好感。笔会结束后,易中天与李华确定了恋爱关系。
1975年3月,易中天进入乌鲁木齐八钢子弟学校任教,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他一边教学,一边创作诗歌,相继在《诗刊》《解放军日报》《新疆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很多诗歌,在知青中很有知名度。
1977年,易中天与李华在新疆结婚了,夫妻俩将家安在农场里。
02易中天
婚后,易中天与妻子分居两地。石河子距离乌鲁木齐146公里,每隔半个月,易中天就搭顺风车回农场,照顾*的李华。
他给妻子做饭,在家里洗洗涮涮,将窗玻璃擦得干干净净。李华很坚强,平时挺着大肚子还要下地干活。
1978年,易中天与李华的女儿易海贝降生。也就在这一年,易中天想报考研究生。他与妻子商量这件事,李华表示支持。
同事却悄悄劝李华:你千万别让易中天去考研,万一考上了,他就看不上你了,以后会离婚的。同事还列举了农场里某某考上大学后,就将妻子抛弃了。
李华对同事说:我相信易中天,他不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