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到10月,三峡水电站会把大量的径流排放掉,以保证水位处于一个安全带。而泄洪的水是不经过发电通道,直接从水库流出至下游,无法用于发电。所以前面讲的,通过三峡的4500亿立方米径流量,其实可能只有一半是用于发电的,另外的一半都直接被排放出去了。
而第二名的伊泰普水电站则不一样了,它本身位于巴西和巴拉圭的交界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雨量比较平稳,年均降雨量大概在1300毫米左右,所以并不太需要泄洪。
因为其气候的原因,所以伊泰普水电站可以将极大部分的水流都利用来发电,即便偶尔遇到需要泄洪的时候,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径流量。
伊泰普水电站的位置和降水量都十分优越,还有23座水库,水库的库容调节性能也很强,基本可以做到满负荷发电,所以主要用途就是发电,提供电能。
但对于三峡大坝来说,发电只是其中一个用途,甚至不是最主要的用途。
两个大坝的定位不同,自然也就决定了发电量会有所差距。
三峡大坝是个“多面兵”在三峡大坝建造前,长江流域经常爆发洪灾,降水量多的年份,上中下游雨水泛滥,大流量的雨水重叠造成了巨大的洪灾。
那时的长江流域全线崩溃:上游水库蓄洪能力不足,中游的调洪、泄洪区域不大,当远超原有大坝的泄洪能力时,多余的洪水就会冲垮大坝,堤防溃决,这个时候下游就势必只能接受汹涌的洪水洗礼。
“洗礼”最严重的地区当属湖北湖南的荆江河段、洞庭湖区域、武汉市、城陵矶等。
为了免受洪灾威胁,建一个防洪蓄水大坝势在必行。
研究发现,长江湖北宜昌为分界线,宜昌以上流域洪水流量占据汉口段的大半,只要宜昌发生特大洪水,且泄洪防洪不到位,那么中下游地区都会遭殃。于是,经过多方考量,选择在宜昌上段建造一个可以蓄调洪水的特大型水库,也就是现在的三峡大坝。
建立三峡大坝的地区涉及到了大量居民的搬迁,在不知道这个工程是否能成功的前提条件下,专家们征集了许多权威人士的意见,最终,大部分专家都认可了三峡工程,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
但是还是有九位专家拒绝签字。
专家们为什么拒绝建造三峡大坝工程?原因很符合当时的国际情形。
他们认为三峡大坝规模极大,一旦建成就将占据八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如此显眼的目标,倘若英美国家有一点点“冲动”的苗头,在卫星和导弹的双重威胁下,三峡根本扛不住。
甚至还会在大坝储蓄的水失去大坝的阻挡后成为中下游的“索命工程”。好处很明显,威胁也如芒在背。
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专家们不眠不休地研究,终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大坝采用特殊材料,既能抗旱抗寒,又能阻挡一般武器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