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柜为何不能用接线板,冰柜电源线连接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23:11:53

冰柜为何不能用接线板,冰柜电源线连接方法(1)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让我们荡起双桨》乔羽

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么时候

文:孙今泾

“你知道我最害怕的是什么时候?”母亲舀了一口鸽子汤问我。

鸽子汤是两天前的,已被煮到肉绵骨酥。我说,吃起来像硐桥鸭。“硐桥鸭你还有印象?”母亲以为我是个健忘的人,过去稍有一点记忆就觉得不可思议。硐桥鸭是东门硐桥边卖的一种炖鸭,我当然有印象。小时候听说生意非常好,但我只在二舅家吃过几回。六年前,阿婆病危,要找丧事一条龙,那家店也在硐桥边。那是我最后一次去硐桥。

“你是说那晚最害怕的时候?”

“对啊。”

“坐电梯下楼?”

“坐电梯有什么好怕的?”母亲扬起筷子,拳里藏着答案,和往常一样得意。

我伸手夹了一颗西兰花,发现父亲正在对面盯着,“你现在都不换公筷了?”

“菜一颗颗分得清清爽爽的,也碰不到……”我越说越轻,最后索性停了。

早上,我俩刚吵了一架,因为一张通行证。

我尽量不动声色地解释此刻:一种表现为发热的传染病正在这座县城蔓延,每天数十人感染。全部酒店都改成了隔离病房,两百多个客房均已满员。几天前县里通知,每户每周只能出门两趟。出行记录就写在一张纸质的通行证上。父亲负责家里的伙食,对丰盛有很高要求,他默认通行证是他专用。

可今天早上,县城的对外交通切断,快递公司打来电话,运到一半的猫粮要退回。小七眼看要断粮。小区有宠物店,但我想去两公里外另一家,那里出售的品牌看起来更可信。就是出去一趟就得填通行证。

通行证是给你这样用的?父亲问我,吃小区里的猫粮难道就吃死了不成?

如今,封城是一线关,出小区的禁令是二线关。得意的母亲说,她有办法突破这些关卡。外公住在小区的另一栋楼里,他近日几乎不出门,“我去拿通行证给你。”

父亲着急了,他大叫母亲的名字,“美兰,你别做这种事,要被抓的。”

我们都不说话了。一直到晚饭时间,大家都没吭声。

晚饭,父亲做了六个菜。除了吃剩的鸽子,一条二十块钱的小黄鱼,卤牛肉切片,梗菜、西兰花和番茄蛋汤。母亲开始分碗筷。除了饭碗,每人多加一个小碗,用来盛汤菜。人手一副筷子,又多加一副公筷。分完后,她还小心地问:“今天还要不要分?”

“分啊。”父亲第一个拿起公筷。我记得十多天前分餐还让他感到不快。

这项新制度是从除夕开始的,前一晚,非常蹊跷,母亲突然发了高烧。

母亲说她夜里 2 点 20 分醒来,只觉浑身滚烫。量完体温,她认定自己中招了。她回忆说当时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少待一会儿,传染的概率就小一点。

因为太急,忘了摸一摸父亲的体温,她第二天后悔不已。

冰柜为何不能用接线板,冰柜电源线连接方法(2)

夜里 2 点,路灯全亮着,看起来和夜里七八点没有分别,并不吓人。母亲拉上窗帘,往包里放了保温杯、充电线和干毛巾。这些都是为隔离做准备的。她还担心,隔离点顾不上每个病人,早饭来得一定不及时,于是又考虑颇多地往包里加了几包饼干。

护士台把她打发到感染科,已经是凌晨3点。

她站起身,但迈出第一个步子之后就停住了。

“走到感染科的那条路,就是那晚我最害怕的时候。”母亲抬起头说。

父亲把一块梗菜的梗咬成了渣。“感染科在另一栋楼。从急诊走过去,一路都很阴森。它也不是暗,就是阴森。你知道阿兴伯吧,他肝癌去世前就住在这里,我们去看过他,面色极黄。如果我真染上了,也要住进这栋楼里。”

母亲端起碗又喝了大口鸽子汤,从汤汁的缝隙里她吸到一大口气。

她没有住进隔离病房。值班医生只简单问了几句流行病史,判定她与这次的灾难无缘。复述这些时,母亲有股幸存者的悲壮感。

父亲没有表达同情。“半夜去医院,该说你胆子大,还是胆子小?”他离开餐桌,往窗口走去。

阿兴伯卧病时我在外地。这里的感染科在我的记忆里不曾留下印象。我记住的是救护车。几天后,在路上看到 120救护车时,我想起六年前车内“哐当哐当”的金属仪器碰撞声,它加重了晕车的感觉。下车时,我付了 120 块钱的车费。那时候我已经开始赚钱了。

“你也该量体温了。”母亲走过来甩了甩体温计。她得意的时候会说,只有我知道甩水银的方法,你不行。但今天她什么也没说,扭头走得远远的,几乎走到了另一个房间,才说,你爸的体温比我还高,他传染的我。我这么单薄。

父亲冷笑一声,把体温计塞进腋下。“都怪我出门前没有摸一摸他的大腿,一定烫得像火烧了。”

应是为了证明自己确不会甩水银,五分钟后,父亲从腋下掏出水银,往桌子的边沿一敲。母亲冲出来,见他已端起桌上的稀饭嗖溜溜往嘴里灌。地上、桌上都寻不见水银。只有碎玻璃片。

“我已经收拾了。”父亲说,“开个窗吧,闷得很。”

我戴上口罩,心里想值班医生的话并不可信,得去传染病医院。我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也有些烫,径直下楼打车。

半路上,天又落起小雨。自打旧历廿六摸完阿婆的新坟,县城几乎每天都在落雨。亲戚朋友见到母亲都说,*运道真是好,要再拖几天,就没这么顺了。我想起出门前没有处理阳台,雨会渗过墙面的缝隙,在大理石地砖上形成一条弯曲水道,阻断了猫和它眼前的粮食、厕所。这时候它总会选择绕道,而不是跃过去。

传染病医院设在一座山脚下。山崖上撒了铁网,和别处所见一样。也可能是落雨的关系,院里有一股特别气味。到了门诊大楼,门口站着一个男人,他讲电话说:“我老婆认为我得了那个。根本不可能的嘛。”

一到医院,母亲的体温就降到了正常水平。医生认为父亲也没事,他抓了两把柴胡,对着报告点了点头,就说,不可能是那个——“我们这里一个感染的都没有。”待诊的病人涌进来,各抓一把柴胡。这时母亲已经在医院的钢椅上沉沉睡去。

不可能是那个,我就说不可能是那个。父亲在客厅里来回地走。

只有母亲愁眉不展。“那身上烧到底是什么原因?”她从沙发上直起身,苦涩地看着我。我接过她手上的体温计,新买的。

会不会是“那个”?她的眼睛耷成三角。水银已经甩好了。

阿婆出殡那天家里来了好多人。我只认出其中一个,母亲的远方哥哥阿茂,他眼睛好像受了伤,或是生了什么病,在阵阵上扬的唢呐声里,总抬不起来。小时候我在阿婆家常见到他,大约不是个聪明人,只知道傻笑。“阿茂,我妈最怜的侄。”母亲向外人介绍说。

临了时辰到,办丧事的法师拿出两把稻秆,一块砧板,一把刀,请人斩断。

据还留在房里的目击者说,当时唢呐声停了,谁也不愿做这事。阿茂也不愿意。这位目击者补充道,虽说有两百块,但谁要拿这些钱呢?不净的呀,就怕身体承不住。

大舅在楼下已等了半个钟,他想上去看看为何迟迟不见把人抬下,但他记着法师说属羊的今日犯冲,不宜靠近。母亲属虎,她有两个哥哥,一个属羊,一个属猪。

后来一位不具名的、大约是叔伯的人物乐呵呵地提起了刀。法事总算没卡在那里。

最后上灵车的只有二舅一人。他恰好有当日强硬的生肖,又是男人。趁旁人不注意,他还揉了揉阿婆的脸,把手上的泪渍擦到了紫色的寿衣上。

那天很暖和,县城还没有一点传染病的消息。人们喜气洋洋地来,喜气洋洋地会面:我们有十三年没见了吧。另一位觉得难以置信,点点头,递上一朵别在胸口的布面白菊。

你的脸色太难看了,眼线都花了,母亲在殡仪馆见到我时说,不干净。她又抓住我的手问,口袋里有没有放好八卦。我一摸,叠好的纸还在。它是光面的封皮纸,从黄历上撕下来的,一摸便知。母亲说,是了,别取出来。她对空指了指,不干净。

前一晚,我留在殡仪馆里守灵。开始时,母亲一直劝我回城。你的身体承不住的,她说。后来二舅从城里带来豆腐干、卤羊肚和卤牛肉切片,还有几听金装啤酒,母亲就说:多吃点,尤其是羊肚,性热。过去阿婆也常说,你体寒,羊肚吃了好,你闻闻。

我闻出八角的味道,像一种热带香料,能让人打出嚏来。

冰柜的温度显示是 -24 ℃,密闭性应该很好,房间里的温度很适宜,白事花篮里的鲜花也发出干净的味道。冰柜连着一个接线板,线可以拉很长,一直拉到拐角处的方桌边,板上还剩三个三孔座,但没人去用。“那可是冰柜呀。”大舅摆摆手。

第二天到了日昼时候,天气重又暖和起来。人越聚越多,人群里连阿茂都寻不见了。远处有人打了个喷嚏,抹在布面的白菊上。

葬礼音乐响起时,人群才退到远处去。母亲也退到了远处,因为有个声音在喊,今天犯冲的生肖是老虎。

从传染病医院回来后,母亲睡得很好。她比父亲先入睡,因此没有受到呼噜声的干扰。醒来时全都变了样。县里的新闻播报有 13 人感染,120开始免费接送高温者。而母亲只觉得浑身冰凉清爽。一摸身边,也冰凉凉。父亲不在。她拉开窗帘,对面的天台上阿公戴着口罩在晨练。天台上有四个人,旁边那个是阿阮。阿婆过世后,阿阮的头发看起来变卷了,不知是何缘故。母亲走过来说,阿阮的口罩最多,她给阿婆做护理时,口罩都是整箱地买。

父亲拎着菜回来时,腰都弯了,手指上的勒痕和冻疮近似。他扔了口罩,搓着肥皂水,开始找猫。

家里来了一只蝙蝠,他说。

哪里?母亲声音变高了。我看到小七从阳台里跑出来,竖起的尾巴抖得厉害。

“昨天夜里,我起来撒尿,见猫和蝙蝠在打斗,猫叼着蝙蝠跑了好几米。”父亲模仿小七的动作,小七脚底打滑,逃跑时背影是一把鸡毛掸子。

父亲第一次见到这只猫时说,真像小老虎。那晚,它蹲在床前的六斗柜上一动不动,母亲哭了一脸:它要跳下来咬我,你根本拦不住,最好今晚就把它送走。但现在母亲说,瞎讲,小七怎么打得过蝙蝠?

我问父亲是否夜里做梦,醒来当了真。他迈进卧室,指着床前的一块地,“蝙蝠就是被甩在了这里”。母亲的肠胃一阵绞痛,她捏紧了拳头,鼻息发热。但蝙蝠一点没有让父亲感到不适。

小时候我们还住在自盖的落地房里。不知有无固定的季节出没,总之有几个夏天的晚上,我看到蝙蝠在三楼的卧室里四处乱撞。我大叫起来,父亲提起客厅里的宝剑冲上来。宝剑长年挂在墙上,做辟邪用。见到是蝙蝠,父亲轻手轻脚打开门窗,轻而易举地拿水桶罩住。他关了灯,对着桶底念念有词,在散发着潮气的暗夜里,蝙蝠便消失了。

搬了新家,我再没见过蝙蝠。我合上阳台的门,想起好像在哪里听说蝙蝠和这次的传染病有关。昨晚小七不知被抓伤了没有。它隔着玻璃叫了一声,转过身去。我看到它嘴角上扬,但并无笑意。

你知道小七这样像谁?我问母亲。像谁?

像阿婆,我说。母亲走开了,她在客厅里叫父亲的名字,那得想办法把蝙蝠找到啊。

蝙蝠可能会在家里筑窝,疾控中心的人在电话里告诉我。

父亲到阳台上取长棍,准备把吊顶都捅一遍。隔壁阳台上,平叔正在吹萨克斯,他的技术较去年有了很大进步,平稳干净,像健康的生命体征一样让人放心。这天他在吹《我的祖国》,因为熟悉我听出了他在节奏把握上的吃力。

当心猫,我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对父亲说。手套是阿阮的,以前她要给阿婆洗身子。我按住小七检查伤口,它在窗帘后睡着了,比平时睡得更沉一些。但我一把毛拨开,小七就睁开了眼。

“该说你胆子大,还是胆子小?”父亲说。

父亲完全迷上了测体温,他总在催母亲甩水银,然后一把塞进腋下。他还会把体温记录在案,就像两天后开始把感染人数也记录在案一样,他相信秘密就藏在这些数字背后。不过也许他是想证明,还是家里最健康的那一个,算术也最好。他想出门。

母亲的体温已经连续三天都很正常,但也不到两小时就测一次。她在傍晚时会感觉胸闷,苦哈哈地躺在沙发上,这时候我最好不要走过去。她会又想起阿婆过世的那几天,问我,会不会是因为那个。

冰柜为何不能用接线板,冰柜电源线连接方法(3)

一丁点儿大的县城,感染人数每天都增加数十个,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在哪儿。我猜他们中一定有人来送过阿婆,或者借由送阿婆拿走了一朵布面白菊,吃了两口蛋焗龙虾。母亲给两个朋友打去电话,都无人接听。当时我们坐一桌酒席,我听到她们都谈论坐绿皮火车出游的事,后来有人咳嗽不止,喝了一大碗甲鱼汤。我们不出门以后,阿阮来送过一次饭。她提着红色的塑料桶,又把饭装在草绿色的保温桶里。她的饭量很大,也担心我们吃不饱。隔着铁门,我分两次从她手里接过来,再把饭菜分到三个盘子里。吃完饭,父亲就给奶奶打电话,“我的感冒就快好了,怕染给你,今天就不去了。”奶奶耳朵背,父亲有时会大叫三次“怕染给你”,母亲恨不能把电话抢下来:是怕别人不知道你身上烧?

阿阮老家的流言是在封城前两天传出的。传言里,两百人感染,三个村封锁。阿阮是初二回来的。那天县城还没封锁,阿阮坐上小巴,一路经过三个镇,九个村。母亲给阿阮打电话:你有听说吗?问问你的女儿,村里到底怎么了?阿阮像刚刚吃了三碗饭,电话那头的声音困倦迷糊:没听说啊。

在等阿阮回电话的十多分钟里,母亲甩了三次水银。她终于等不及了,走到窗子前。对面的阳台上,阿阮还站着,右手拿着电话。“怎么还在讲?你听听她在讲什么。”母亲对我说。

除了偶尔几个拖长的尾音,我什么也听不见。

“你再听听,平时都能听见的,但今天怎么不行,”母亲说,“是风向的缘故吗?”

阿阮的回电在二十分钟后打来,她说,有人死了,是个有钱人,死前身上像烧得一样。没听说感染了别人。

母亲觉得耳根发热,她又拨通了电话,打给姑妈,请她从明天开始代为送饭。但挂了电话想到阿公,便又不知何处才更危险了:是由阿阮陪着,还是由她陪着。也不能得罪阿阮,母亲说,阿公每月给五千块,说明往后还指着她,有嫌隙了终还是难留住。

父亲说,要是留不住,你就得变成阿阮。

父亲自己甩起了水银。他一直没抓到蝙蝠,我安在客厅的摄像头也显示,它没有在夜里飞出去。

改姑妈送饭以后,她一点儿不怕,径直走进铁门里,她住五楼,因此未换外套,只穿一件光面绒边的紫色睡衣,盘着头,就像过年串门一样。隔天,她还拎着两只现*的鸽子,在门口喊爸爸的名字,“养殖户都卖不掉,一百块四只,去哪里找。”我接过鸽子,姑妈轻声问我,那天有没有记得在口袋里放八卦。听说有,她便说,那就一定没事。

母亲塞给我通行证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她怕父亲发现,她不怕被抓,怕家里少了安宁。和奶奶一样,父亲的耳朵大约是背了,他又在书房里同人讲电话,他喊道,除夕那天不知怎的就发了高烧。现在?现在我想大概是好了吧。

母亲咬着牙,在父亲的胳膊上拧了一把:你不知道现在全城排查抓人?

我又不可能是那个,不可能是那个。父亲越说越轻,最后索性停了。

回来时,母亲重又变得高兴起来,她问我,“你知道这张通行证是哪里来的?”

“外公?”

“根本不用去外公那里。”此时的母亲已是得意了,我猜到她一定大胆地打破了更多关卡。这层楼有三间房是空的,你不在家,不知道,母亲说,这些房子的通行证都没人领。

我感到胸闷变得严重了。症状已经持续了三天,但我不敢出声。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走出小区,买一袋猫粮回来。路上已禁止行车。父亲回来说,排骨涨到七八十块一斤,为了比价,他走遍四家菜场。

这天发生了几件和菜场有关的事。县里的新闻称,一位患者的感染源至今不明,好在无孔不入的摄像头拍到他在菜场时脱下口罩长达十秒。

平叔的父亲这天从东门菜场回家,走到门口摔了一跤。当时我在阳台上给小七倒新买的猫粮,她的胃口很好,我听见平叔在吹《我的祖国》,觉得胸口不那么闷了。平叔的萨克斯声盖过了电话铃声,因此他没有第一时间接到父亲受伤的消息。

后来消息辗转到了这里,但晚饭过后,平叔照旧演奏。母亲说,有萨克斯声,说明是平安。今晚的曲子有些断断续续的,大约是首新曲子。母亲说,你知道这首歌吗,他吹成这样,我也能听出来:满山开遍呐,映山红。《闪闪的红星》,我们年轻时候的歌。

次日中午,父亲看到平叔在厨房间忙碌,他的声音越过天井,问平叔,父亲都好吧。

平叔说,目前看还没事,只是皮外伤。但也不好说,年纪大了,要再看看。父亲说,确实要再看看,我丈母娘六年前摔倒,以为也没事,后来发现脑溢血,120 送到医院,回家又躺了六年。母亲狠狠拧了他一把,但声音还是在天井里回荡了好一阵才消失。刀口下的白萝卜切歪了。

平叔的父亲在三天后去世,我们都有准备。因为有三天的时间,整个小区都安静异常。只有一些稀稀落落的耳语声,说附近有人感染了。

丧事葬礼还未禁止,但只允许七位至亲出席。法事全免。平叔家里因此没有传出唢呐声,那里留给我的记忆将永远是萨克斯油滑的转弯。一条大河波浪宽。

父亲的通行证在第二天被收走了。禁令升级,小区完全封锁,但也始终没有确认小区内有人感染的消息。回收通行证时,物业发现,有九间房子是空置的,可通行证不知去向。

实行全面封锁之后,每天都能看到人们在天台上来回走动,他们大多穿绒面睡衣,搓着手无事可做。阿公一天两次,身边不是总有阿阮陪着了,但阿阮也不在八楼的阳台上。

有一天,父亲在厨房听到姑姑喊他的声音,他寻了半天才发现,厨房的天井上方也是一处天台。“阿良,到上面来玩。”姑姑说。

“玩什么?菜都整不完。”

“从来是这么一板一眼,”姑姑的声音在天井里回荡。然后她放低了音量。因为风向的关系,我听到她说,年前老太婆过世,眼看要不行了,阿良还住院体检,说医生不准他出院。她的声音格外清晰,但听不出在对谁讲话。

父亲后来还是提前出院了,只诊断出了十二指肠溃疡。出院后,他每晚睡在阿公家里,和母亲的两个哥哥一起。有一晚有些反常,他在上半夜就回来了。门锁打开时,我和母亲都还醒着。阿良,母亲喊了一声。

父亲走到两个卧室的中间说,阿妈走了。

几时?

11:34。

我看到路灯的光散射进来,但被父亲的黑色外套全部吸走。没有人提问。

我还记得那晚,天气干净清爽,我们穿上黑色的外套,没有戴口罩,穿过彼时毫无屏障的小区,走到阿公家的门口。

是阿阮替我们开的门。满屋点着灯,阿阮已从阿婆的房里挪出,缩在沙发上。二舅从书房的推拉门后探出身来,他贴着门睡在折叠的 竹床上。

阿阮带我们进去,棕色的呢子毯往上拉了拉,盖住了脸。她戴上一次性手套,问我们要不要看。母亲双手捂住嘴,说要看。阿阮很快拉开,又很快合上。

母亲说,阿阮,你帮她把眼睛闭上吧。阿阮说,闭着了呀。母亲说,没有,有一只还张着。阿阮重又掀开一点缝,没让我们见着,手往里摆了一下,就合上了。

走进电梯,父亲说,11 点 16 时,以为一口气过去了,我们还不敢走,等了两分钟,又猛咳了两声,才走的。那一定就是走了,脸都青了。

母亲这时候想起三个叠好的八卦还放在书桌上。姑妈说死人不净,不宜靠近,但有了八卦就没事了。母亲问父亲,会有事吗?

父亲越走越快,天落起小雨了。

没事的,他说。


冰柜为何不能用接线板,冰柜电源线连接方法(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