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原文,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原文及注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6:14:34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原文,寡人之于国也翻译原文及注释(1)

这是孟子第三次与梁惠王对话,从第一次梁惠王对孟子的满不在乎,到第二次是梁惠王居高临下地对孟子有所嘲弄,到第三次梁惠王的虚心请教,可以说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相互之间的对话亦渐入佳境。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结局的呢?可以说:一是梁惠王虽刚愎自用外,但也没有排除一切异己,对于不同的声音也是愿闻其详;

二是孟子确实有真才实学,博古论今,理论联系实际,对梁惠王有所启发;

三是孟子本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更为了天下的百姓,不计个人荣誉得失,愿意通过循循善诱,实现天下大同的仁政。

本章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是:“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已尽心仁爱人民,与你所提倡的“讲仁义,施仁政”是相符的,为什么没有获得你所讲的效果呢?

看到梁惠王的提问,我心中马上闪过一念,有很多同仁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一直在学习,却很少有成长呢?”

这样的问题与梁惠王所提的问题一样的,彼此彼此。不过孟子对于梁惠王的提问,回单非常高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投其所好、抓住梁惠王喜欢打仗而引出“五十步笑百步”的话题,让梁惠王从自己回答中体悟的自己所作所为与孟子所讲的王道完全两回事。

至于梁惠王有时候所作的移民、赈济灾民等活动,也许比邻国做得好一点,充其量就是是:“五十步笑百步”,彼此彼此,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从根本上着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没有付出就想着巨大的回报,那就是一个“贪”字,就是:一颗桀纣之心,如何做的尧舜之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当梁惠王被孟子巧妙的问答吸引之后,孟子不失时机地继续宣扬他的强国王道: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从而实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八方来贺,自然不用担心——“寡人之民不加多”的问题。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告诉我们,我们看待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依道而行,从而获得真正的成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