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件,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归纳ppt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5:51:45

题目:《寡人之于国也》(高中语文)

【作者】孟子弟子 【朝代】先秦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试讲要求: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关键字句理解孟子的政治理想;
  3. 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板书设计,十分钟之内完成。

答辩题目:

  1. 结合本课谈一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文的重要字词、特殊句式,理解文言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理解文中“仁政”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儒家传统仁政思想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重要字词、特殊句式,理解文言文大意。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仁政”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感受儒家传统仁政思想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千秋“亚圣”——孟子的人物像,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孟子的了解,进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

1.细读课文,思考这场对话的核心话题是什么?

明确:民不加多。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梁惠王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尽心焉耳矣”,那么民必加多。

(三)析读

1.小组合作讨论:孟子采用了什么方法加以辩驳梁惠王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分析孟子的说理艺术,理解孟子的政治理想。

明确:(1)王道之始。(2)王道之成。

(四)课堂小结

“仁者无敌”,孟子认为,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孟子》写读书笔记;

2.思考一下,梁惠王会采纳孟子的建议吗?可以写下你的想法,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民不加多 施行仁政 ➤使民加多


《寡人之于国也》试讲稿

开场白:各位老师好,我是7号考生,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寡人之于国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孟子。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分享一下你眼中的孟子呢?

师:课代表,你来带个头,请你说。

师:没错,这是孟子两千多年前,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师:有同学能具体补充一下吗?

师:这位同学坐得最端正,请你来。

师:嗯,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将“仁”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提倡“仁政”,行王道,王天下!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他深邃的思想如皓月当空,划破黑暗的天际。

师:你的补充很详细,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

师: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巨星”,感受他的“仁政”思想,一起走进课文《寡人之于国也》。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借助课文注释,快速朗读文章。并完成这样两个任务,任务一:这场对话的核心话题是什么?任务二: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大家开始阅读吧。

师:时间到了,首先第一个任务,谁率先完成了?

师:第四排戴眼镜的男生,就请你。

师:非常准确,核心话题是民不加多。

师:你能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民多的重要性吗?

师: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

师:你的知识储备可真丰富,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师:倒数第二排扎马尾的女生,请你。

师:没错,这篇文章记录了战国时期著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师:那谁能再来说说孟子的主张呢?好,同桌

师:孟子主张读书要知人论世,就是说:只有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师:看来你对课文了解得很透彻,非常好。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这篇文章吧!

三、析读

师: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以下的问题:孟子采用了什么方法加以辩驳梁惠王的呢?达到怎样的效果?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时间到,哪组同学先来分享呢?

师:好,有请第一组的的代表

师:哦,你们小组说,孟子是采用比喻论证,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

师:嗯,没错。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师:“以五十步笑百步”,直指梁惠王虐民暴政、穷兵黩武的本质,起到了“请君入瓮”的效果

师:非常棒,看来咱们班真是卧虎藏龙。

师:概括得很准确,那孟子“使民加多”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师:你不知道。没关系,先请坐,小组成员来吧。

师:确实非常简短,分两步走,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

师:那孟子每步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师:首先是解决温饱问,接着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后是数罟不入洿池,那么鱼鳖不可胜食也,最后斧斤以时入山林就能材木不可胜用也,养生丧死无憾也。

师:那你能说一说这样论证用了什么说理艺术吗?

师:孟子采用了排比的手法,说理环环相扣。主张君王应做到“不扰民”,反复强调“不违农时”的重要性,遵循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师:感谢第一小组的精彩分享,第二小组也已经摩拳擦掌了,赶紧来分享吧。

师:你们想分享的是孟子的王道之成。

师:说的没错,富民能够发展生产,五亩之宅种树桑,那么五十者衣帛矣,畜鸡豚狗彘,无失其时,七十者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无饥矣,教民兴办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师:对,你分析得有理有据。

师:孟子的这一番言论对梁惠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师:一边是如此令人神往的理想社会,一边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残酷现实,这强烈的对比深深地叩击了梁惠王的内心深处。

师:你们课文读的真用心,不仅读懂了文言文的大意,还走进了梁惠王的内心。

师:老师有个疑问,孟子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呢?

师:这位同学终于鼓起了勇气,请你为老师解答一下。

师:你说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师:快请坐,你们的发言真精彩,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处应该有掌声。

师:最后,让我们和着配乐一起读一读文言文吧!

四、小结作业

师:课程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了孟子的政治理想。

师:课下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两个作业:

  1. 读一读《孟子》写读书笔记。
  2. 思考一下,梁惠王会采纳孟子的建议吗?请写下你的想法,下节课分享。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结束语: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我的试讲结束,请问可以擦掉板书了吗?


答辩

1.结合本课谈一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答:

学习兴趣是人们学习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地、愉快地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动机。

首先,本课的导入环节,我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激起学生对孟子及孟子文学语言特色的记忆。这样既可以温故,也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进而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其次,我主要以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探讨文言文词语的意思,此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正确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孟子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我着重让学生去体味孟子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及孟子的政治主张。

对于高中生而言,这种深度探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孟子的理论主张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让文言文与现实世界建立起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

  1. 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个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3. 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吧!

有问题的读者可以给作者留言,谢谢您的阅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