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译文手写,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对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6:14:32

归去来兮辞译文手写,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对照(1)

五柳先生持杖归来

归去来兮辞

作者: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送,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这篇辞序的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生寒门的人遭到无限度的压抑。 陶渊明出世的十三年中,社会黑暗,政zhi腐败,局势混乱。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404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义熙元年(405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残*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是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zhi社会中绝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十三年的宦海沉浮,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zhi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蕞终的抉择——归隐。

归去来兮辞译文手写,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对照(2)

正文注释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回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来:助词,无义。

▪️兮:语气词。

▪️芜:田地荒废。

▪️胡:同“何”,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虽然说去做官违背我的心意,但是毕竟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惆怅可悲伤的,对吧?

▪️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以……为,把……作为。

▪️心:意愿。

▪️形:形体,指身体。

▪️役:奴役。

▪️奚:何,为什么。

▪️惆怅:失意的样子。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以后的日子可要珍惜。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

▪️实: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真正地;确实;实在”

▪️迷途:指出来做官。

▪️是:正确。

▪️非:错误。

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

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吹得衣袂翩翩,表现了归途的轻松愉悦心情。

▪️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征夫:行人。

▪️恨:遗憾。

▪️熹微:天色微明。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于是远远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乃:于是、然后。

▪️瞻:远望。

▪️衡:通“横”。

▪️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

▪️载:文言助司。

▪️欣:喜悦;

▪️奔:快走。一面心里高兴,一面加快脚步。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

▪️稚子:幼儿。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幸好松菊还长在那里。

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就:接近。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盈樽:满杯。

归去来兮辞译文手写,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对照(3)

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以怡颜。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引:拿来。

▪️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

▪️柯:树枝。

▪️以:为了。

▪️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反而感到和悦舒适。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

▪️审:觉察,明白。

▪️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韩诗外传》里记载北郭先生辞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说:“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放现在说就是再有qian不也就睡一张床吗?

▪️易:和悦。

“易”与“安”构成同义复词,全句并非勉强地说住在这样狭小的屋子里反而感到“容易安适”,而是肯定地说住在这样狭小的屋子里反而一定会感到“和悦舒适”。这样,才会和诗人诀别黑暗官场、提笔疾书此文时的心意相辅相成。众所周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李清照此号为其早年自命,“审容膝之易安”一句为其直接的渊源。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度过了十几年的美好时光。李清照对这一时期的乡居生活非常满意自足,自谓“甘心老是乡矣”。他们取陶渊明“归去来兮”之意,名其书斋为“归来堂”,清照则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此号恰是取五柳先生“审容膝之易安”中“易安”之“和悦安适”之含义,反映了她沉醉于乡野古朴、宁静之环境的自足之心态,表现了夫妇志同道合而又相敬如宾、身心无比和悦安适的情状。若将其释为“容易安乐”,显然词意、情意两相龃龉。应当说,李清照夫妇对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中“易安”的理解中肯允当,这亦可作为笔者拙见的一个有力佐证。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天天在园中游赏,已经成为一种乐趣;所以虽然有通往外界的门户,却经常关着。表示自己对田园生活已产生无穷乐趣,甘愿隐居而不愿与世俗往来,所以门常是关闭着的。

▪️涉:缓缓步行

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

▪️策:拄着。

▪️扶老:手杖。

▪️憩:休息。

▪️流憩:游息,

▪️矫:举。

▪️遐:远。

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无意从山穴里冒出,鸟飞倦了知道回巢。 这里以“云”喻作者,出世为官是由于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以“鸟倦飞”喻陶渊明厌倦官场而辞官归隐的决心和意志;表露了陶渊明高洁的志趣和归隐的愉悦。

▪️云:云气。“云”是从“山穴”里飘出来的“云气”而不是“云朵”,

▪️无心:无意地。

▪️岫:山穴

景翳[yì]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摸着孤松徘徊着不愿离开。

▪️景:日光。

▪️景:“景”通“影”,日光,指太阳。

▪️翳翳:光线暗淡。

▪️“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将:将要

▪️入:坠入,太阳落山

▪️抚:抚摸

▪️松:松树

▪️盘桓:徘徊。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回去吧,请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

▪️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要驾车去追求什么呢?

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

▪️言:助词。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散忧愁。

▪️情话:知心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

▪️春及:春天到了。

▪️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

▪️畴:田地。

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

有时驾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一艘小船。

▪️巾车:有车帷的小车。

▪️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壑:山沟。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草木茂盛,细水缓缓。

▪️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草木茂盛:细水缓缓。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善:欢喜,羡慕。

▪️行休:行将结束。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算了吧!活在世上能有多久?

▪️“矣”与“乎”:助词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寓形:寄生。

▪️宇内:天地之间。

归去来兮辞译文手写,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对照(4)

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曷:何。

▪️委心:随心所欲。

▪️去留:指生死。

▪️遑遑:不安的样子。

▪️之:往。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仙是没有希望的。

▪️帝乡:仙乡,仙人居住的地方。

▪️期:希望,企及。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或者扶着拐杖除草培苗。

▪️怀:留恋、爱惜。

▪️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

▪️孤独:独自外出。

▪️植:立,扶着。

▪️耘:除草。

▪️籽:培土。

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登上东边的山坡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

▪️皋:高地。

▪️舒:放。

▪️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

魏晋名士有三宝:清谈、嗑yao和长啸,啸在魏晋时期是艺术,接近于现在的吹口哨。但是那时的形式更丰富。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聊:姑且。

▪️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

▪️归尽:到死。

▪️复:还有。

▪️疑:疑虑。

陶渊明生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20岁时, 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起,时年29岁的陶渊明才担任州祭酒, 具体负责什么事务尚待考证,这说明这一职务不高。 陶渊明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才只做了个彭泽令,这也是他一生做的蕞大的官。 即便如此还几次出仕,几次归隐。 不是陶渊明没有政zhi抱负,而是因为当时的政zhi腐朽、官场黑暗。 正因为政zhi腐朽、官场黑暗,陶渊明才无意为官,无心出世。

陶渊明出身贵族,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道家思想的熏陶。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儒家的“兼济天下”的理想破灭,入世受阻,儒家的“独善其身”的思想、道家的出世境界便呼之欲出。 他不得已放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坚持高洁的志趣, 不与统zhi者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事权贵”,不肯“心为形役”。 他吸纳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羡慕“万物得时”,感叹“吾生行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把“乘化归尽”“乐夫天命”作为处世哲学。当儒家的进取受阻,道家的退隐则成其归宿。 所以《归去来兮辞》这篇抒情小赋,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可以看成是他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书。

归去来兮辞译文手写,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对照(5)

归去来兮辞·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虽然说去做官违背我的心意,但是毕竟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惆怅可悲伤的,对吧?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于是远远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快要荒芜了,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反而感到和悦舒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关闭。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气无意从山穴里冒出,鸟飞倦了知道回巢。 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还抚摸着孤松徘徊着不愿离开。回家吧,请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要驾车去追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散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驾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一艘小船。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算了吧!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仙是没有希望的。只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或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山坡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

—The end—

感谢阅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