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轻的时候,我们胸怀斗志,认为只要自己有了房子、金钱,养老的问题,就不要儿女操心。
作为父母,带着一种不向儿女索要任何东西的想法,拼命供养儿女长大,一步一步把儿女送进大学校园。然后想尽办法,帮助儿女成家立业。
总有一些父母,在儿女结婚之后,回到了“负债累累”的状态。他们奋斗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一无所有,但是无怨无悔,仍旧在咬紧牙关,作出最后的冲刺。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不是自己有依赖思想,而是腿脚不利索了,甚至躺在床上,苟延残喘。一碗饭一杯水,都要指望有人端过来。
岁月无情催人老,每个人都敌不过时间的摧残。
02
我的三叔,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制瓦厂打工,还入了股份,三婶靠种菜赚钱。
三叔常常说:“我这辈子,养老的钱是够了,以后不靠任何人。”
三叔有三个儿女,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嫁时,三叔只要了两千块钱彩礼,然后倒贴了两万多元。两个儿子在城里买房,三叔给他们每人二十万。
按理说,三叔对儿女,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不可思议的是,三婶过世之后,三叔遇到了“养老难题”。
去年冬天,三叔去菜园子的时候,摔了一跤,从此长期依靠轮椅出门。
儿女们围坐在一起,商量赡养三叔的问题。
大儿子说:“我没有稳定工作,还常常去外地打工,可能管不了那么多。”
女儿说:“我家条件是还可以,但是丈夫那个脾气,可能难以接受。”
小儿子没有多说什么,算是“默许”了。
自然,三叔住进了小儿子家。并且,为了照顾三叔,小儿子还请了保姆。
03
现在,三叔逢人就夸小儿子家好。
毕淑敏说过:“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
金钱固然可以买到好的生活,但是不一定可以买到好的亲情。甚至会因为父母对儿女太好,导致矛盾不断,反目成仇。
很多老人得不到很好的赡养,其实是在儿女成长、成家立业、买房等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只是当年,父母还能走得动,还能赚钱,不会计较。只有到了需要人扶一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
从三叔的经历来看,靠得住的儿女,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儿女懂得感恩,念及旧情。
《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是一辈子都还不起的,但是很多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习惯了索取,还觉得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
懂得感恩的人,即便家庭条件不够好,也不会不管父母,挤一挤,总能留下一点空间,多放一张床。
三叔的小儿子,常常被亲戚们说三道四,认为他一个管父亲,算是太老实了。他总是笑着回答:“当初,父亲对我不错......”
人啊,有些事情,需要边走边扔,有些事情需要牢记在心,能够时刻回想起来。有良心的人,比较恋旧,赡养父母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儿女找到了人品好的爱人,夫妻同心。
三叔的小儿媳,是广西人。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修养比较好。她常常对人说,自己的娘家很穷,能够嫁给一个富有的男人,是福气。
一个大家庭里,感情是比较微妙、复杂的。如果有一个人品极差的人,家里难免会鸡飞狗跳。
作为老人老说,儿女是否孝顺,要看儿媳和女婿的态度。如果是儿媳管家,还处处袒护娘家,那么儿子再好,也靠不住。
聪明的父母,在儿女成家的时候,会“把关”,同时把儿媳和女婿,当成自家人看待,不分内外。两代人相处融洽,对于解决养老问题,很重要。
第三,儿女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处处需要率先垂范。
三叔的儿子,在一家单位担任副经理。他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就受到了下属的监督。
一个习惯了做表率的人,如果不孝顺父母,怎么也说不过去。即便是有些“勉为其难”,但仍旧会坚持下去。
“人在做,天在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很优秀,树立好的口碑。能这样想的人,自然就会对父母友好一些。
事实上,很多人孝顺父母,存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但是身边的人、工作单位的压力,会形成“倒逼机制”,导致家庭关系变好。
第四,儿女有羞愧之心,脸面比较“薄”,不愿意丢人。
看过一句话:“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很多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连脸皮都不管了。就是父母活得很糟糕,他也不会过问。他一开口就数落父母的种种不是。
有羞耻心的人,在经过旁人的教育之后,也会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04
有一个哲人说:“我们仅仅指望给孩子们两份永久的遗产: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
翅膀是用来飞翔的,是儿女独自创业致富的能力,是家庭持续变好的动力。
根是做人的根本,是用道德和法律的自觉约束自己,是一个人的良心。
当老人走不动的时候,如果家庭的“根”还在,儿女还记得来时的路,那么老人才能真正老有所依。
成就一个人的,是感情,伤害一个人的,也是感情。
人老了,可以钓鱼,养狗,找几个老友下棋打牌跳舞,和远方的儿女打电话,看看风景......这一切都很美好,但终究会慢慢消失。
人这一生,最后的体面,是自己给的,更是儿女给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