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谁发现的,光电效应四个基本结论及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12:30:48

1887年迎来了成功。海因里希·赫兹首先在实验中产生并且观测到了麦克斯韦尔预言的电磁辐射。赫兹在实验中,在两块黄铜电极之间用导电线圈产生很高的电极差,击穿空气放电产生火花,在50英尺(约15.24米)之外的由黄铜球与铜导线构成的接收器处也产生了火花。

接收器产生的二次火花非常微弱,因此,赫兹决定尝试在黑箱中放置接收器来更好的观测。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在封闭空间中接收器产生的火花反而变弱了,并且仅限于特定材料制造的黑箱中会有这种现象。经过数月的实验,赫兹实验中得出结论为,用超紫外线(频率非常高,超出可见光光波波段)能够放大接收器处产生的火花。

光电效应谁发现的,光电效应四个基本结论及图(5)

然而,在赫兹的探索结束的时候,他始终未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产生,他写道“局限于目前的认知,我仅仅能用我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大家交流,但是并没有成功尝试用任何理论来解释我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此后,几个发现打开了物理学家们探索答案的道路。首先是约瑟夫·汤姆孙对于阴极射线中带负电的微粒为电子的鉴定,其后是菲利普·莱纳德发现,他发现提高入射光的光子数目对于溢出阴极电子流的强度没有影响。用双倍的光子数光线照射会得到双倍的溢出电子,但是对于光子数目对于溢出电子所携带能量没有影响。

光电效应谁发现的,光电效应四个基本结论及图(6)

莱纳德的发现与我们对光是一种波的认知有矛盾。作为一种波,更加明亮的光波被期待能够更强烈地振动电子,因此能够得到更多而且更快速的溢出电子。然而,莱纳德的发现中,存在着入射光的最低阈值,低于这个数值的入射光不会激发溢出光电子流。

最低阈值的存在与光作为一种波的理论也有矛盾之处。随着我们对于光电效应现象细节的理解加深,对于这种观测现象与理论之间矛盾的阐释理论仍然乏善可陈。

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1905年,爱因斯坦之处,所有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来解释,亦即把光看成为一束粒子流(或光子流)而非光波。这些光子所携带的能量可以被记为一个常数与频率的乘积。换句话说,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比例。

光电效应谁发现的,光电效应四个基本结论及图(7)

在金属板照射实验中,每个光子被想象成一个粒子,可以轰击一个电子并且使电子从金属的束缚中逃逸。有一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损失,因此溢出的电子携带净能量永远小于入射光子携带的能量。因此,产生的光电子流的能量会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但是与入射光的密度无关。但是,入射光的密度(轰击金属板的光子个数)仅仅影响产生的光电子流的个数。

爱因斯坦的理论同时也揭示了莱纳德的最低能量阈值现象:如果入射光的能量小(入射光的频率较低),小于产生逃逸光电子的最低数值,那么电子将会不溢出。

光电效应谁发现的,光电效应四个基本结论及图(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