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色彩与美术,色彩与诗词,色彩与文学、色彩与建筑、色彩与情感、色彩与风俗、色彩与自然等之间密不可分。
中国画以“墨”为主,主要是通过墨的浓淡来表现画的神韵,如“墨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使用较早和较多的颜色,大都是从矿物质和植物中提取的颜色,如红色类、绿色类、蓝(青)色类。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画法,主要用的也是这些颜色。
古代的壁画,不同时期的色彩各个有不同和特色。如北魏时期主要用红棕色调,配以蓝、黑色;唐朝时期则增添黄颜色,色彩的应用也多彩多姿,明亮而华丽;而宋朝则以蓝绿色调为主。
描写颜色和色彩的诗词如有(唐 ) 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宋)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
书法I作品(李向华)
与颜色有关的成语有: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大红大紫、 五彩缤纷 、一碧千里、 紫字自知 、花红柳绿、 青翠欲滴、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绿水青山等等,数不胜数。
中国古人对颜色的称谓,不仅美轮美奂,而且背后都还有一个个非常生动的,中国人看待这个色彩世界的故事或感悟。“暮山紫”:是诗人站在傍晚的山前看见的颜色;“海天霞”:在大海天空的背景下霞光的红色;“青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衣服的颜色;“窃蓝”:《尔雅》里的窃蓝,古人用“窃”字表示浅色,这里是指浅蓝色……这些颜色名称,也包含着憧憬与向往。还有洋红、藤黄、花青、朱膘、胭脂、银朱、荼白、月白、紫棠、黛螺、艾绿等众多颜色称谓。
很多带颜色的成语还流传“成语故事”。如“杳如黄鹤”:传说读书人荀瑰游览武昌,到黄鹤楼上休息,迷迷糊糊看见飘然而下一个人,他骑着仙鹤落在黄鹤楼上,他很有儒雅风度,两人把酒论诗,谈得十分投机.不一会儿已是酒酣耳热,那人跨上黄鹤,黄鹤振翅飞上天空而去.。还有“万选青钱”“痛饮黄龙”“小家碧玉”等都流行有典故。
中国画作品(李向华)
人们还把不同的颜色赋予不同的寓意和心理效应。如红色:热情、活泼、张扬、激动,容易鼓舞勇气,也有吉祥、乐观、喜庆之意;橙色:激情、狂热、时尚、青春、动感,速度与激情,有种让人活力四射的感觉;蓝色:宁静、自由、清新。浅蓝色代表天真、纯洁。同时蓝色也寓意开阔,安定与和平;绿色:清新、健康、希望,是生命的象征。也有安全、平静、舒适之感;紫色:可爱、梦幻、高贵、优雅,寓示着非凡的地位。淡紫色有愉快之感;黑色:高深、黑夜、庄重、神秘。如和其他颜色相配合含有集中和重心感;白色:清爽、无瑕、冰雪、简单、轻松、愉悦。白色会有壮大的感觉,有冬天的气息;黄色:温暖、尊贵、辉煌。有着黄金的尊贵,象征着财富和权利,是帝王御常用的颜色;棕色:与其它色不发生冲突。有耐劳、沉稳、暗淡之情,给人可靠、朴实的感觉。
中国画作品(李向华)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体一般把能够被阳光晒到的地方,都用暖色调颜色,特别是红色、黄色等。在阴影的部位一般都是用蓝、绿等相配的冷色调颜色,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红墙黄瓦”,红色的墙与黄色的瓦,几乎是我国封建时期所有宫殿当中的标志性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