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养过蜜蜂的朋友都知道,蜂群中的生产活动可以说是井井有条,不管是采集行为还是防守行为,可以说在昆虫的世界中其严密程度都相对较高,蜜蜂的分工合作甚至与高级动物的分工合作相似,而在一个蜂群中说到防守机制,这个重要的任务其实主要是工蜂来完成的,养过蜜蜂的朋友都知道,工蜂的防守工作可以说是防守有序,那么工蜂的这种防守工作究竟依靠什么来指导呢?今天蜂部落就来给大家揭开工蜂防守机制中的5大指导信息素。
工蜂信息素从整体上来说,工蜂信息素与蜂王信息素种类相同,但是作用不同,总体上工蜂信息素可以分为工蜂上颚腺信息素、工蜂纳氏腺信息素、工蜂科氏腺信息素、工蜂跗节信息素和采集工蜂信息素5大信息素,而工蜂的防守行为,可以说就是在这5大信息素的作用下完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信息素是如何指导工蜂行为的。
第一:工蜂上颚腺信息素
说到工蜂上颚腺信息素我们都知道,工蜂分泌王浆就依靠上颚腺,工蜂上颚腺分泌物中含有反式-10-羟基-2-葵烯酸(化学式10-HDA)以及一些简单的脂肪酸,比如乙二酸,辛酸、安息香酸等。研究发现,刚刚羽化的工蜂上颚腺中含有的10-HDA数量极少,但是采集蜂上颚腺中却含有较多的成分,是工蜂所有日龄中含有最多的,研究人员猜测,10-HDA可能影响工蜂的采集活动。
研究证明,工蜂在成为守卫蜂或者从事采蜜工作的时候,其上颚腺中就会产生一种化合物叫做2-庚酮,2-庚酮在工蜂体内的发育并不会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产生,而是随着工蜂的生活活动而变化,如果工蜂一直没有参与采蜜活动,则就算工蜂到达21日龄其上颚腺中产生的2-庚酮含量也非常低,但是从事采蜜的工蜂上颚腺中含有的2-庚酮却很多。那么2-庚酮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2-庚酮是工蜂的一种报警信息素,这种信息素的释放会引发连锁反应,当一只工蜂释放这种信号的时候,其它工蜂在接收到这种信号的时候,也会释放这种信息素,使得区域内的信息素含量大量增加,引来具有攻击性的工蜂,蜂部落认为这就是我们在被蜜蜂蜇的时候,如果被一只蜜蜂蜇了,会出现更多蜜蜂的原因之一,就像我们在养殖蜜蜂的时候,如果蜂群失王或者与发哦危险,我们不光会被蜜蜂蜇,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一些蜜蜂是用咬的,在这个过程中,蜜蜂咬人的时候会把这种信息素标记在外来入侵者身上,阴道其它工蜂去围攻入侵者,比如盗蜂、外来蜂王等,这种信息素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入侵者发出警告,二是引来其它工蜂的围攻。
其实说到报警细信息,可能很多朋友最熟悉的还是工蜂的螫针,工蜂螫针分泌的信息素从报警的角度来说要比上颚腺分泌的信息素强数十倍,工蜂螫针是工蜂主要的攻击器官,那么工蜂的上颚腺信息素中含有的2-庚酮是不是就没有多大作用了呢?根据研究专家猜测,2-庚酮可能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对采集的标记,比如蜜蜂采集完一朵花的时候就会释放这种信息素,让其它工蜂知道这朵花已经被采集,提升蜜蜂的采集效率。
第二:工蜂纳氏腺信息素
工蜂纳氏腺信息素发现的时间是在1883年,主要是在工蜂的第7节腹板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臭腺,这点我们都很熟悉,尤其是在蜂王交尾的时候和发生分蜂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发现有的工蜂在蜂门口屁股高高翘起,这与工蜂的扇风是有区别的,扇风的时候工蜂屁股翘起来的高度不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蜜蜂发臭,实际上属于一种招引行为,其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招引处女王和工蜂回巢、二是在分蜂或者逃群的时候招引本群蜜蜂结团、三是在采集的时候招引采集蜂采蜜。
第三:工蜂科氏腺信息素
工蜂科氏腺信息素大家都熟悉,也就是工蜂在蜇人的时候留在皮肤上的螫针释放的,主要是螫针腺释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工蜂报警信息素,当工蜂把这种信息素释放在敌体上的时候,敌体就会引来其它蜜蜂的围攻,尤其是工蜂在蜇人的时候把螫针留在了人体表面,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变化,螫针留在人体表面,其实上面还在释放信息素,让小范围内报警信息素在空中快速传播,就像我们在吃鸡的时候的标记一样,给工蜂指明了方向,大量的围攻者会赶来,如果处理不当,被围攻就会非常严重。
第四:工蜂跗节信息素
这也是我们常听说的工蜂信息素之一,工蜂跗节信息素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本群蜜蜂找到自己的巢门位置,主要由工蜂跗节腺分泌,同时工蜂在采蜜的时候也会用它来标记采集地点,便于其它工蜂找到蜜源地。在跗节信息素的作用下,迷路的工蜂在接收到这种信息素的时候会释放纳氏腺信息素,在这两种信息素的共同作用下,迷路的工蜂会找到蜂巢的位置。
第五:采集工蜂信息素
采集工蜂信息素是目前没有找到是哪个腺体分泌的信息素,但是知道其成分是乙基油酸脂,主要存储于蜜蜂的蜜囊中,其作用是抑制工蜂的发育,比如蜂群中的增加采集工蜂信息素,蜂群内的工蜂就会延迟成为采蜜蜂。
总结:上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蜂的信息素,其实并不是一种,而是5种,在这五种信息素的共同作用下,工蜂得以维持正常的防守工作,便于蜂群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