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烽火年代,我们能得到千里之外亲朋好友的信息,哪怕是通过报纸,也定然会欣喜若狂。
但1941年在益阳苦等夫婿七年的吴淑媛,却因为偶然得知丈夫的现状,因报纸上一句“苏已上抗大,小孩已上幼儿园”击垮精神,转年便抱憾离世。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周扬,可能直待1980年春天回乡,也依然没有勇气去面对他回避了40余年的妻子,哪怕她当时已经和周扬隔了厚厚的坟墓。
那么抛去周扬的历史成就,他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选择破坏自身的家庭,并在晚年依然不敢面对结发妻子坟墓的况景下,表述出自己的悔意呢?
我们不得不从他1932年结识女大学生苏灵扬之前说起。
门当户对,金玉良缘周吴二人均出身优渥,周扬家是累世豪绅,吴淑媛家更是世代官宦。
不说在旧时代环境下他们二人的确称得上是门当户对,单说吴淑媛的温柔贤惠、相貌可人,再加上能识文字,也称得上进步青年、婚姻良配。
于是在二人求学时光中,周扬通过房东私塾先生的引荐,相看满意,周家三媒六聘,在1923年二人结成夫妻。
民国婚礼
那时候的二人形影不离,虽然生活奔波,这期间吴淑媛一直伴随周扬左右,照顾周扬的生活起居,并于结婚的第二年为他生下一个女儿。
可惜与孩子相伴不到四年,他们的女儿就夭折了。但这不影响他们的关系,1927年女儿周艾若出生,1931年儿子周迈克也出生了。
这期间周扬因为学习与工作等原因,吴淑媛又没有收入来源,夫妻二人的经济生活过得并不如意。然而吴淑媛性格的温柔善良以及她对周扬的强烈的热爱,使她不曾抱怨。
她为了丈夫的理想抱负,放弃了安逸的富裕生活,伴随周扬奔波在外,面对经济难题,她变卖首饰补贴家用,她默默无闻在丈夫背后,但却为整个家付出了很多。
那时候吴淑媛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但是那时候的付出是有回响的。
那时候的周扬待她非常好,二人琴瑟和鸣,时刻想念,哪怕周扬去日本留学的两年,对吴淑媛依然念念不忘,二人也会常常往来书信。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周扬回到上海,吴淑媛就习惯性地带着孩子继续在他身后默默支持与帮助他。
周扬收入微薄,二人只能变卖家产,吴淑媛更是拿出体己的首饰珠宝变卖继续补贴家用。这段时候的二人感情是令人羡慕的,这也给吴淑媛构建了一个超脱物质的爱情童话。
让她误以为不断地付出就会永远有回响,这个有才华的男人在婚姻上也会有坚持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