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前秦淝水之战失败是历史必然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23:08:58


但是符坚忽略了两点因素:

"序私谓石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回归秦阵后,终于被朱序抓住良机,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士兵便开始溃逃。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前秦淝水之战失败是历史必然吗(5)

朱序

而从苻坚自身来看,苻坚一方面深受汉文化影响,另一方面又带有氐族的落后性。所以,他雄心勃勃却缺少谋略,有勇无谋;想王天下却不能虚心纳谏,专断独行;以仁义治国却不能分辨善恶,重小信而轻社稷;想要一统天下,却不顾自己兵疲民惫的实际情况,一味的武力征伐,穷兵极武,只是要实现他征服东晋,一统天下的愿望,好大喜功。

这是苻坚性格的两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与不能摆脱氐族落后性的制约。两面性在他身上结成了一个矛盾,并由此塑造了一个有勇无谋、重小信而轻社稷、专断独行、好大喜功的苻坚,一个理想主义的悲壮英雄。他与项羽有几份相似,如妇人之仁,但他又缺少几分项羽君临天下的霸气。

他有着氐族的纯朴简单、剽悍、直率,又有着汉文化对他以仁义王天下、以德治天下的影响,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面并没有在他身上实现完美的结合,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交错,塑造了一个有着诸多矛盾性格的苻坚。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前秦淝水之战失败是历史必然吗(6)

氐族人

他以开明统治者自居,听取他人意见,却又专断独行,不能虚心纳谏。苻坚登上王位之初确实是能听取他人意见的,如*氐贵樊世和外戚,强德,厉行法治,他都听取王猛的意见,积极支持王猛。但在苻坚以后的统治过程中,更多的表现出了他不能虚心纳谏、专断独行的一面。王猛劝他除掉慕容垂、姚苌等人,苻坚却一厢情愿的滥施仁义,对他们信任有加。就连王猛劝他都不听,更不用说别人了。

其实在淝水之战前,前秦众臣轮番劝谏苻坚不要伐晋,苻坚不为所动,苻坚拒谏出现达九次之多。多个"坚不听"体现出的是一个专断独行、试图以一己之野心统一中国而不顾一切的苻坚。

而且他大兴文治,广施仁义,效法古圣王,以"义"取天下,却又好大喜功,穷兵极武。一方面,苻坚任用王猛,"崇礼儒士",兴儒学;以"恩信怀戎狄",笼络各少数民族贵族,宽恕对待氐族亲属,似乎是一派圣王形象。但另一方面,他却好大喜功,穷兵极武从公元370年总兵十六万灭燕到382年吕光总兵十万铁骑五千远伐西域,再到383年大举伐晋,总计十四年间,动员数十万兵员的军事行动,竟达十五、六次之多。这样长时间、频繁的对外征战,导致的只能是兵疲民惫,国势的削弱。

苻坚还试图"王化天下",树立圣君形象,但又摆脱不了氐族豪强的实质。苻坚确实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缓和了民族矛盾,并且以"恩信怀戎狄","崇礼儒士",力图树立自己封建圣君形象。但他又一味征伐,不讲策略,不懂进退之道,不谙缓急之理,且发兵百万却无统一部署。这一切,无不表现了他氐族豪强的实质。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前秦淝水之战失败是历史必然吗(7)

前秦地图


结语

淝水之战使得东晋对江南地区的统治的确得到了稳定,但是前秦帝国对东晋帝国发动的战争并不能算做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东晋的政治腐败,上层崇尚老庄之学,以清谈为时尚。政治上的不作为使得民生相当艰难,而前秦帝国政治清明,同时大力推广汉学,其对中华文化的继承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东晋,在当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假如符坚统一了中国,以氐民族对于汉文化的着迷程度,东晋遗留的中原文化也依然会得到保留。公元383年,符坚输掉的这场战争令人扼腕;对于人民来说,则意味着灾难。于是北方大乱,割据四起,直到隋重新统一中国的200多年里,北方人民仍然会不时的怀念符坚缔造的那个短暂的盛世。



参考文献:

1. 《高僧传·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

2. 《晋书·载记符坚》

3. 《资治通鉴》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