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时在入侵中原的时候,鲜卑族靠的是自身的武力,当时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依靠武力可以抢劫,但是在建立了政权后没有了战争。在治理国家方面只靠抢劫,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于是当时的皇帝就开始进行改革,要学习当时汉族人的所有东西。
公元398年十二月,拓跋珪将北魏都城迁往平城,并改称皇帝。称帝后,拓跋珪开始效仿汉族政治体制,促使拓跋部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为了说服部众,他接受汉族士人汉化的建议,找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宣称黄帝最小的儿子昌意受封于北土,是拓跋部的祖先,因此拓跋部都是黄帝的后裔,必须追随中原各族封建化和汉化的道路,向汉族学习。
拓跋珪依照汉人之法设置官吏,大量使用汉族士人参政,将鲜卑部落之间酋长与部落联盟酋长之间的关系,改变为封建的君臣关系。
同时,拓跋珪还对北魏鲜卑族的民族姓氏进行了汉化。
比如拓跋改姓长孙或元,阿单改姓单,屋引改姓房,柯拔改姓柯,乌洛兰改姓兰,叱卢改姓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姓氏,如果你的姓氏也姓这些,那么你的祖上真的很可能就是鲜卑人。
至此阶段, 北魏如同中华民国成立与清朝覆亡后的满洲人,仅仅维持的民族意识也已化消,完成了真正汉人的转变。五胡汉化都非单一方向的绝对性汉族文化接受,逆方向他们固有文化同样获得机会渗透汉族文化。
惟其汉族文化加添北族文化因素,才得推动汉族文化波澜愈益广阔与壮大,以及容易吸收并鼓励北族参加汉族范畴,汉族也因新血统渗合而扩大更新为新的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