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386年—534年),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386年,拓跋珪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太武帝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改革期间迁都洛阳。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拓跋什翼犍(320年—376年),北魏皇帝先祖。其孙拓跋珪复国即位,追谥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
拓跋寔(?—371年),拓跋珪之父亲。北魏建立后,追尊为献明皇帝。
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谥号宣武皇帝,庙号烈祖。420年,改谥号为道武皇帝 。491年,改庙号为太祖。385年,建立北魏,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395年,参合陂之战击败后燕,进入燕魏争霸。晚年沉溺酒色,刚愎自用。409年,在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
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北魏第二位皇帝 ,道武帝拓跋珪长子。409年―423年,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在位期间,拓展疆土,励精图治,在北魏历史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423年,亲征刘宋,夺取刘宋领土三百多里,得胜回朝,此役成为南北朝时期第一次南北战争。在亲征过程中,积劳成疾,旧病复发。
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424年―451年在位,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最终统一中国北方。并多次击败柔然,稳定边境。向南击败刘宋,曾一度饮马长江。推行楷式文字,奠定魏碑基础。改革官制,整肃吏治,重视法制建设。
南安王拓跋余(?—452年),北魏第四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之子。452年即位,在位仅八个月。452年,拓跋余即位称帝。拓跋余没有按照长幼顺序登上皇位,便用钱财收买人心,将国库挥霍一空。不理朝政,在边境告急时,不出兵救助。452年,拓跋余被人趁夜*死。拓跋余死后,以诸侯王的礼仪安葬,谥号南安隐王。
拓跋晃(428年—451年),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拓跋濬之父。446年,在太武帝全国灭佛时,产生矛盾。私下保护了很多无辜僧侣。450年,为中常侍宗爱所陷害,忧虑而死。其子拓跋浚称帝后,追尊景穆皇帝,庙号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