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听到这首早在一九四八年发表的、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儿歌,肯定都会想起儿时玩过的“丢手绢”的游戏。“丢手绢”这个游戏不同于“老鹰抓小鸡”、“木头人”、“跳房子”等等游戏,大概是边唱边玩的唯一的一个游戏。既然是“丢手绢”的游戏,那肯定就会用到手绢。提起手绢,我们这代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前几乎每天都会用到,从儿时一直用到成年后。
据说手绢是在大约是十七世纪,由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发明的,而我国早在先秦就有了“巾”,至东汉,“巾”演变成了手绢。这样算起来手绢在我国使用的时间要比欧洲早上一千七百年。手绢又称作为“手帕”,武汉人最尊重传统,沿袭了东汉时期的叫法,叫“手巾”。
记得还是学龄前儿童的时候,每个母亲都会把一块手巾折叠成长条状,然后用别针别在孩子们的胸前或者手臂上,用来擦汗、擦嘴巴、擦眼泪、擦鼻涕、擦手,别在身上既方便,还不会丢失。晚上睡觉前取下来,洗干净,晾干,第二天再继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