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手帕
秦红梅
如今人们走出家门,有四样东西随身必备,那就是“身(身份证)、手(手机)、钥(钥匙)、钱(货币)”(当然,现在移动支付更为流行,纸币已经日渐式微)。而上世纪90年代以前,纸巾、面巾尚未普及,每人尤其是女孩子的包里都必有一方手帕。那时,手帕是生活必需品,出汗、感冒流鼻涕或者流泪,拿出手帕擦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般来说,男士用的手帕是阔大厚实的方巾,女子的手帕精致美观,品种丰富。
那时上学,学生的书包里也装有手帕,特别是冬天,多数学校教室里没有暖气,要是学生感冒淌鼻涕了,必须用手帕一遍遍地擦,把鼻头擦得红红的。每个女孩子都有几款心爱的手帕,材质一般为纯棉,图案精美,有印花、挑花、绣花等工艺,展开一方手帕,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山水风景、卡通人物、花鸟动物、纵横格子,令人赏心悦目。
商店有专门的手帕专区,展示的手帕五光十色。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往往是一方漂亮的手帕,要么带着孩子到商店的柜台前挑选可爱的手帕,要么悄悄买一方手帕给孩子一个惊喜。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方挑花手帕,小小的花朵疏密有致地点缀在手帕上,致密柔软,有阳光的味道,我把它叠得方 方正正,都不舍得用它擦鼻涕。
记得那时的手帕还有装饰功能。常在影视里看到女主角用小小的手帕扎在头发上,俏丽又大方。现实中,女孩子洗了头发用毛巾擦干,再用手帕扎成一个小马尾,柔顺的头发被花朵般的手帕箍起来,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美,相当时尚、拉风。据考证,小小的手帕是从头巾演化而来,难怪与头发还有不解之缘。女孩子扎着花手帕走到街上,行人觉得其灵动秀气,自己也自我感觉良好,美得冒泡泡。
当时的电影里也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女主角哭得泪眼婆娑,一旁的男主角无声地递过去一方自己的手帕,或者用手帕亲自给她擦眼泪,他的关心细腻让女主角心有感动,观众也认为他是熨帖的“暖男”一枚。而现在,要是哪个女孩子梨花带雨般地哭了,别人的反应往往是递给她一张纸巾或一小包面巾。女孩子用纸巾擦泪,实用则实用矣,只是那仪态简单潦草,比用手帕掩面拭泪的场景逊色多了,也减少了几分优雅与美感。如今要在影视中看到手帕,恐怕只有在一些戏曲中尚可见其影子。手帕作为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道具,要么握在手里,随莲步袅娜轻轻晃动,要么攥在手中,大开大合,甩得溜圆,如荷叶般铺展旋转。
不久前到苏杭旅游,在商店里见到许多丝绸、丝帛手帕,古典雅致,一时间竟有昔日重来的熟悉感。油然想起有关手帕的诗来,唐朝诗人王建在《宫词》中描写“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明朝文学家杨慎被贬外放远方,有一天他收到夫人捎来的一方白手帕。他端详着手帕心有灵犀,种种滋味交织在一起,随口吟成一首诗《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郎君着意翻复看,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文人情怀汩汩流淌。眼前的苏杭丝帕固然美不胜收,但其意义更主要是一种旅游纪 念品,要是用其擦鼻涕擦汗,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小小的手帕渐行渐远,但包裹的记忆却丝丝缕缕,越扯越长。
秦红梅 197 0年出生,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爱好读书、写作、旅游、园艺,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山东青年》《家庭》等报刊杂志。
壹点号 玫瑰女子文艺沙龙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