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李端棻照片
梁启超家境贫寒,当朝大学士竟然将自己的堂妹下嫁。对他来说,无疑算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尤其他得知李蕙仙不仅出身高贵,而且为人娴静、品貌端庄,知书达理,心中更是暗自欢喜,感谢上天许他这么一段好姻缘。
1891年,梁启超和李蕙仙在李端棻的一手操办下在北京完婚。在他们新婚当天,梁启超的恩师康有为便专门写诗为他们庆贺,这首诗如下:
“道入天人际,江门风自存。小心结豪俊,内热救黎元。忧国吾其已?乘云世易尊。贾生正年少,詄荡上天门。”
两人结婚后,李蕙仙便跟随丈夫梁启超回到老家广东新会县茶坑村,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
当时,梁启超家中并不算非常富裕,家中仅靠几亩薄田来维持生活。再加上差坑村气候炎热潮湿,对于在北方呆惯了的她,这不仅是全新的生活,更是一场艰苦的考验。
此外,她面临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么多。刚到广东时,她根本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丈夫梁启超又常年在外奔波,从小娇生惯养的李蕙仙也不知道怎么挺过来的。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蕙仙居然挺过来了。她逐渐可以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尊长爱幼,成了梁启超贤内助,也赢得了婆母和全家老友的尊重和喜爱,这也让在各地奔波的梁启超也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
因此,梁启超在几十年后依然对他的这位妻子念念不忘。
如果刚嫁到梁家的她经过种种考验,可以看出李蕙仙的贤惠、善良、果敢等优秀品质。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更让她的优质品质充分显现。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天涯,逃往日本。与此同时,清政府将魔爪伸向了梁启超的家人。李蕙仙虽为一介女子,但面对如此危机时刻依然镇定自若,慷慨从容,没有一句断言。
图|1918年,李蕙仙和孩子们在天津,从右往右依次为思忠、思成、思庄、思永
之后,她便带着全家老少从广东逃到了澳门。等到梁启超在日本的生活稍微稳定后,李蕙仙又带着家人不远万里来到日本,终于和梁启超团聚。
当时的女子大多数足不出户,但李蕙仙却做到了这一切,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对于妻子所做的这一切,梁启超心中也是非常感激。在他给李蕙仙的一份信中这么写道:
02 李蕙仙主张将王桂荃嫁给梁启超“大人当此失意之时,烦恼定不知几多,近日何如?不至生病乎?吾今远在国外,侍奉之事,全托之于卿矣。卿明大义,必能设法慰解,以赎吾不孝之罪,吾惟有拜谢而已……卿我之患难交,非犹寻常眷属而已。”
在梁启超的心中,妻子李蕙仙不仅是他的贤内助,更是他的灵魂伴侣。虽然两人的爱情并非自由结合,但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浪潮中,更加坚定。
婚后,李蕙仙一共为梁家生了三个儿女。除了他们的长子从小夭折之外,还为他生下了长女梁思顺,次子梁思成和次女梁思庄。
不论是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还是他们回国定居之后,李蕙仙都是竭尽全力为他操持家务,让他们的家庭一直保持稳定与和谐。
图|梁启超照片
梁家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当代父母都可以学习的典范。对于儿女们的成长,李蕙仙非常重视。她教子非常严格,还非常勤奋好学,争取成为儿女们的榜样。
即便是年近半百,她还是教孩子们学习英文。不仅如此,他在日本生活期间,还学会了自行车,并且乐此不疲。
但随着自己身体每况愈下,李蕙仙也不由得对自己的这段婚姻隐隐担忧。1900年,梁启超的一次美洲之行让他结识了让他非常心动的年轻女子何惠珍。
何惠珍是檀香山一位华侨商人的女儿,久居檀香山。年仅20岁便精通外文,很有学识。第一次相见,梁启超便对这个女子刮目相看。渐渐地,两人便产生了男女之情。
不久,梁启超便鼓起勇气给发妻李蕙仙写了一封信:
余归寓后,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乎不能自持。明知待人家闺秀,不应起如是念头,然不能制也。酒阑人散,终久不能寐,心头小鹿,忽上忽落,自顾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不知蕙仙闻此事将笑我乎,抑或恼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