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城墙在宋代基本成型,主要是夯土堆砌,到明代方才在土墙外砌筑砖石,使其变成坚固的砖城墙。据明代《陆通志》记载:
济南府城,旧有城,创始莫详。国朝洪武四年,始内外砌以砖石,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深三丈。四门,东曰齐川;西曰泺源;南曰舜田,今改历山;北曰会波。
明代一丈约等于现在的3米,有以上记载可知,明代济南府的城墙有7公里长,宽度也在10米左右。明代城墙为济南老城的轮廓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民国,城墙的范围和宽度都与明代相差不大。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城墙被破坏严重,而且无力进行大规模维修。一直到1931年韩复渠主政山东期间,见城门损毁严重,加之财力有限,便把泺源门、齐川门和历山门三门拆除,打通整个城墙,在上面辟出环城马路。公交车沿西门坡道缓缓开上城墙,一直开到大明湖北极庙终点站,单程票价只要1角。这条公交线路开通后,一下子轰动济南,在整个山东,甚至全国都成为一大景观。当时很多到济南办事的外地人都特意花上1角钱,坐一坐这全国唯一的城墙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