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秉强
72年婚龄
我母亲张桂兰出生在1935年2月24日,农历正月二十一。今天,农历甲辰年正月二十一,正是她虚90岁生日。
1950年农历八月十六,她虚16岁时在高邮临泽镇嫁给了她大姐的小叔子、24岁的周同淦——也就是我父亲,他俩的婚姻存续72年多,直至我父亲2022年冬天96岁去世。
我父母一生共有五个子女,先是两个女儿,后面是三个儿子。我是她最小的儿子。
我母亲一生是平凡的,但也历经坎坷。1938年,她在虚四岁时,她的父亲因日本人在小镇扔下炸弹轰毁了家里祖传的浴室,受过度惊吓,不久而亡。
1947年她13岁时,她母亲也不幸去世。之后在小镇随开澡堂的大哥大嫂生活。
1950年结婚后,与我爸一起承担起周家大家庭的责任,他们承接去世大伯留下的米店,养活大伯一家五口,还有60多岁的奶奶。
1954年取消私营粮店,家庭生活从温饱变成赤贫。我爸靠挑货郎担来维持大家庭的生存,有时一天只能挣1角钱,能把米买回家煮粥吃。他们在这年秋天生的二女儿,也送到乡下,给人家做了押子。
我妈在这种情况下,坚定地支持我爸,照顾我爸。总是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相信“霞子”们长大了日子就好了。
他们相濡以沫地生活了一辈子。
67岁时的母亲与75岁的父亲合影
附照片一张,是2002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的廊亭拍摄,那年我爸虚75岁,我妈67岁。
农村商店工作
1958年10月。因我家有一张香烟销售证,我妈得到一个去农村商店工作的机会。她与我们镇上另一个比她大17岁的高九妈(与她大姐同年,1918年生)一起,在高邮县临泽公社的一个农村商店工作。她将7岁的女儿和9个月大的二儿子带到乡下去上班,大儿子留在镇上与大妈一家生活。我爸当时在营南农村商店工作。
我妈与高九妈先后在临泽公社的兴隆大队(我1962年6月在此出生)、蒋颜大队、仲庄大队等农村商店工作。她们亲如姐妹,相互扶持和帮助,她们所在的商店在每个月的盘点中,从未出现亏欠现象。高九妈年龄大,个子又不高,进货等体力活基本由我妈承担。
农村商店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有时没有菜吃,商店附近的农民会送一点自留地长的菜给她们,没菜时就喝放点猪油加开水冲的酱油汤。
我妈妈非常珍惜农村商店的工作,虽然只有两年私塾的文化,但也在边干边学,认识了不少字。农村商店是需要自己到农村商店总店进货的,原来在韩庄大队,1969年后移至临泽镇东边韦河村。我妈妈经过不断的锻炼,能自己挑上煤油和酱油粗瓷坛子,约80多斤,走五六里路到乡下商店。
她们还有卖小鸡苗的任务。挑着一个直径约一米的扁圆的箩筐,到镇上炕房捉上两三百只小鸡,一路走一路卖,主要是挑到所在地的商店,卖给所在地的村民。这个工作一般是在春天,天气还不是太热的时候,还要为小鸡苗做好保暖,用蒗草或破棉絮在箩筐四周护着一层。虽然是赊欠,有死亡的小鸡苗,还要赔偿损失。
1985年我妈50周岁,理应退休回家,但因为当时镇上没有青年人去乡下接班,我妈被单位留用两年。1987年才退休。工龄28年。她们退休后还出现了被拖欠退休工资的事情,直到1995年后,有了国家养老统筹,才安定下来。
她每每念及现在大家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国富民强,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国家感谢党。
热爱生活
去年3月25日,我们在提前祭扫我爸的墓后,随我来到南京生活。我大哥也在南京,轮流在两家生活。
我妈性格随和,面善,特别愿意与年龄相仿的老人交流。多年前我住南京宁海路,她早上去南师大校园锻炼,她与打太极的女教授也能起聊天来。
去年来南京到我处后或在我大哥家小区附近,她经常会在到处可见的宣传牌前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我一遍遍地教她。
我们小区有个王阿姨,非常热心,带她去参加我们小区附近的金陵名人居广场参加老人锻炼活动。有位95岁(今年96岁了,祝她身体健康)的石阿姨(如皋人,江苏邮电系统退休),身体素质很棒,她每天带音响出来,带着20多位85岁至95岁的老人做66节健身操。只要天气好,我妈每天坚持去锻炼,很快与大家熟悉起来。她只要在我家都会去。
她们去年7月1日手拿小红旗合影。
2024年元旦,一位老人的孙女为大家拍照留念。后排居中是石阿姨,后排左二是我妈。
生日祝贺
1、为了我妈90岁的生日,我的恩师殷作安老师为我妈制作了一幅长136CM*宽78CM的肖像画,他三易其稿,为我母亲的生日庆祝增添了光彩。形象逼真传神,维妙维肖,一位慈祥和蔼着红衣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送给我母亲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