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青少年期睡眠节律生理变化的结果,并非个人不良习惯
即使有早期上学的压力,他们仍然不会早睡
不是他们不想早睡,而是不到时间睡不着
青少年的最佳睡眠时间是多少?青少年,指的就是中学阶段,13~18岁这个年龄时期。
有关这个年龄段的睡眠时间,很多研究都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
比如,前不久,美国睡眠医学会通过864篇研究文章的审查给出的建议是这个阶段应该每天应该保持8~10小时的规律睡眠。
这与之前,美国睡眠基金会给出的建议一致。
研究发现, 保证建议的规律睡眠与更好的健康和学习结果相关,包括改善注意力,增强学习和行为能力,改善记忆,保持好的情绪,最终有利于保证好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反,睡眠时间经常性少于建议的小时数则与与注意力、行为和学习障碍问题有关。睡眠不足还会增加意外事故,伤害,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抑郁症的风险。青少年睡眠不足还与自我伤害,自*意念和自*行为风险增加有关。
保证中学期青少年充足的睡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青春期睡眠周期延迟的生理性变化在我国,家长容易把青少年睡眠不足单纯归罪于课业负担过重。
诚然,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不独我国,青少年睡眠不足是一个全世界性的难题。
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在于青少年期睡眠节律的改变与上学时间的安排之间的冲突。
我们知道,人类睡眠有两个主要驱动力量,一个是脑内腺苷的集聚,清醒时间越长,积聚越多,就会越疲乏,约需要睡眠;另一个更主要的的昼夜节律,由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驱动,日照可以抑制褪黑素的产生,晚上低光照对这种激素激素产生的抑制减少,分泌开始增加。
但是,最终驱动睡眠的是低光照触发的褪黑素的瀑布式分泌,早上驱动觉醒的是另一种激素皮质醇。
在儿童期,褪黑素分泌的高峰通常出现在晚上20到21时左右,因此儿童通常在这个时间段就会陷入瞌睡和睡眠。
青少年期褪黑素分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低光照触发的分泌高峰显著延迟,通常延迟到23时左右,表现在孩子进入少年期后晚上开始入睡困难,或者迟迟不愿意上床睡觉——反正即使早上床也睡不着。
但是,这个年龄段总的睡眠需求却没有减少。
以23时入睡计算,保证充足的8~10小时的“睡到自然醒”的睡眠需要第二天早晨7~9时才能醒来。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进入中学阶段会陷入“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白天频频瞌睡”的怪圈——这并非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惯,而是他们生理性变化决定的。
然而,中学期又是学习负担最重的阶段,容不得他们睡到自然醒,早上上学时间至少是8时,这就要求起床时间通常不迟于7点,这还没考虑通勤的因素。
在我国,很多中学甚至还有早自习的安排,尤其是进入高考冲刺的高中阶段。
这样,中学生睡眠生理节律的改变与学校上学时间安排的冲突注定了多数中学生的夜间睡眠不足。
这也是有些国家试图通过推迟中学开学时间增加中学生睡眠时间的科学原理。
但是,请注意,小学生阶段儿童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实质上并没有必要推迟开学时间。
其次,进入青少年期,孩子身体发育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独立意识的产生和增强,导致他们极力想摆脱父母的安排和约束,包括睡眠时间的安排。
脑的发育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活动,包括新奇的、刺激的和冒险性活动,其中很多都需要“偷偷摸摸”和正常安排以外的时间来进行,这不可避免地占用他们晚上睡眠的时间。
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恰恰满足了他们社交增加的需求,网络社交和浏览又称为青少年每天不可或缺的“日程”,这又势必占用原本局促的睡眠时间。
加之,电子显示器的蓝光暴露又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进一步破坏他们的睡眠节律。
总之,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普遍面临睡眠不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