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什么意思,栗深林兮的栗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4 05:54:23

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什么意思,栗深林兮的栗是什么意思(1)

蜀道难

【注释】《蜀道难》: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注释】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危:高俊。

【迁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解读】由“危乎高哉”可知,此处“蜀道之难”难在其高。一句高亢、悠长“噫吁嚱”,辟空而来,久久回响,把读者带入到了神秘、遥远的蜀地十万大山之中。由蜀人而惊叹蜀道之难,足可见其真实性。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注释】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迁移】茫然无知(对某事物一无所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解读】蚕丛,又称蚕丛氏,是古蜀国第一个蜀王,养蚕专家,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三星堆出土的商铜纵目面具,有猜测此像可能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神像。鱼凫是第三代蜀王,三星堆第三期文物带有鸟、鱼纹。第四代蜀王就是我们熟悉的望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让望帝吐血而死的开明朝,战国末被秦国所灭,这也是下一句提到秦原因。诗人写蜀道之难,从远古写起,看来国人喜欢说“自古以来”是有传统的,然而“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日记》)再联想到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便让人不寒而栗。虽然言必称古代反应了我国历史悠久而又善于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但是也反应了我们守旧与不善变通的民族性格。闭塞的蜀国,成千上万年不与外界沟通,即使曾经创造过再灿烂的文明,也终究会因固步自封而落后。当然此处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借闭塞之久,衬托蜀山之高俊,蜀道之难开。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注释】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迁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解读】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历史考古研究告诉我们,所有悲壮的神话折射的都是一段悲壮的历史。顽固的守旧势力所设置的困难,往往需要改革者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克服。李白所揭示的这一社会现实,到了民国时期还没有改变。“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坟》中的《娜拉走后怎样》)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注释】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高耸的山峰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黄鹤:黄鹄(hú),善高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迁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解读】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黄鹤善飞,却为之垂翼而“不得过”;猿猱善攀,却为之敛容而“欲度愁”。这就生动逼真地暗示出蜀山之高俊、蜀道之难行。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注释】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迁移】“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扪心自问:用手抚摸着胸口向自己发问。表示自我反省。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手可摘星辰。”

【解读】开路难,有的时候,行路更难。如果此前几句是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的话,这几句则是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以及胸闷、乏力的高原反应,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注释】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迁移】“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古木参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解读】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注释】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迁移】“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注释】去:距离。盈:满。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山谷。

【迁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解读】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注释】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迁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解读】由“其险也如此”可知,第二处“蜀道之难”难在险。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人如麻。

【注释】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朝:早上。吮:吸。

【迁移】“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解读】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注释】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迁移】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汉晋春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解读】李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劝别人“早还家”的李白,自从25岁“仗剑去国”之后,再也没有还四川老家,真的是蜀道难吗?无独有偶,“我欲乘风归去”“夜来幽梦忽还乡”的苏轼,也是在埋葬了父母、妻子之后,也再未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咨嗟:叹息。侧身:侧转身,置身。

【迁移】“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黄鹤楼闻笛》)

【解读】李白青年时期就自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壮年赐金放还后仍然“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可是直到临死才明白自己是“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确实是李白一生的真实写照啊!如果了解了这些诗句,你还相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只是蜀道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