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张路延 摄影 李强
蒋开儒:
1935年9月生,广西桂林人,著名词作家。早年参军,多次立功。后到北大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习作小说、曲艺、戏剧,八十年代以后专攻歌词。主要作品有《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广播文艺奖、电视文艺星光奖等诸多荣誉。
采访83岁的蒋开儒,他把地点约到了深圳仙湖植物园。
1992年1月22日,*南巡时,曾在这里亲手种植下一株高山榕。
四个月后,在看完报道*南巡讲话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后,蒋开儒揣着凑来的2000元钱,坐了7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黑龙江南下到了深圳。
1992年底,因为感动于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大变化,蒋开儒动笔写下《春天的故事》,1994年,随着春晚的播出这首歌唱响大江南北。
他说,这是一首“写给小平的歌,改革开放,我是受益人,老百姓都是受益人,给我们带来了春天”。
而《春天的故事》因为其脍炙人口的传唱度和歌词语义的贴切度,成为人们致敬改革开放的代表歌曲。
*的弟弟邓垦曾告诉蒋开儒,对于这首歌“小平喜欢听。”
2002年1月23日,在深圳莲花山*塑像前,蒋开儒见到了*的弟弟邓垦和妹妹邓先群,邓先群一见他就喊道“春天的故事”,邓肯看着蒋开儒还穿着短袖,开玩笑称:“你是四季如春啊”。
春天的疑问
“深圳究竟变成什么样了?”
蒋开儒来深圳,是因为一篇通讯。
1992年,他57岁,正担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这年3月,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写的是*南巡讲话。文中描绘的深圳“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成片的高楼耸入云端”、“国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直插云霄”……
“看着这些描述,我特别好奇,深圳不是一个边陲小地,处处沙路水田么?怎么就全国大变样了?”蒋开儒说,这和他记忆里的深圳完全不一样。
1979年春天,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二年。
蒋开儒从黑龙江前往香港,和分别30年的亲友见面,“我在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有亲人,如果不是*,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和家人无法团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切都变了,我是第一批受益者,我觉得我的春天来了。”
当时去香港,是从深圳过关,蒋开儒记得“下车后,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水田,我踩着田埂,走着磕磕绊绊的砂石路,穿过铁丝网,这才过了海关。”
在蒋开儒的记忆里,这时的深圳还不如远在东北的穆棱县。
过关到了香港,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头一次看到那么多摩天大楼,满街跑着小汽车,城市里的人们,也是一副时髦的派头。”蒋开儒说,“出了关,就听到一个姑娘喊表哥,我一看,她是‘头上曲卷蓬勃、脸上浓妆艳抹、身上秀丽单薄、脖子上星光闪烁’,好不容易才认出是我表妹,这打扮太不同了,我们那时都穿得差不多,男女都是一身蓝。”
更打动他的,是一种说话方式的改变,“到了香港后,我学着用新的表达方式,开始用心灵语言表达,来香港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写诗歌。”
热衷文艺创作的他,在香港的50天探亲假里,写了38首诗歌,其中40多次提到春字,在一首《拥抱》中,写道“你抱着春雨,我抱着春风,两颗心贴在一起跳动,冰雪悄悄消融”,这些诗歌,发表到《北京文学》《香港文学》《音乐生活》等刊物上。
“我寄多少发多少,我发现我特长可能是写歌词,从这以后散文、小说也不写了,主要创作歌词。”
这次到香港,本来有4个月探亲假,他却只住了50天,还婉拒了留下来的机会:“姑妈都给我找好了工作,但我拒绝了,我感觉春天已经来了,我必须回来!”
也就在这一年,*提出了特区的想法,他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次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特区是最早的改革开放的试验地之一。
仅仅13年,深圳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蒋开儒说,那天下班后,他把报纸带回了家,一万多字的报道,他逐行逐字反复读了一晚上,然后做了一个决定,“我跟我老婆说,我要去深圳看看!”
1992年5月,带着借来的2000块钱,蒋开儒从黑龙江出发。在南下的火车上,回荡着着邓丽君甜美的歌声。
5月13日,经过70多个小时的行程,蒋开儒抵达深圳罗湖车站,他要解开疑问:“深圳究竟变成什么样了?”
“我一下火车,水田呢?水田变成了摩天楼,我以前只在香港看到过摩天楼,我就想难道我到了香港,但我回头一看车站上深圳两个字,那是小平的手笔,我就震惊了,真的是深圳,深圳大变样了!大家的春天都来了!我想写一首歌给小平,我得在深圳赖下来。”
主题报道
【致敬40年】专访著名词作家蒋开儒②春天的故事,“深圳就是一个圈”
【致敬40年】专访著名词作家蒋开儒③“小平喜欢听”我觉得很开心
经典回忆|独家专访:1984国庆游行“小平您好”幕后全揭秘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四川日报独家历史图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