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吴起
袁军
一、开天辟地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故乡吴起就像是一位受尽了磨难和蹂躏的母亲,支撑着羸弱的身体,日夜守望着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秦直道上走过了千军万马又灰飞烟灭,长城上的烽火狼烟熄了又燃,故乡终如马踏飞燕,没能教胡马度过阴山。“吴子之泣西河”,跃马挥鞭镇守数十年。无论悲怆的战鼓怎么擂得再响,无论金戈铁马怎么地驰奔纵横,也终没能阻挡住浩浩汤汤的历史车轮,终没能入了世纪的梦来。这世界还是一片浑沌蛮荒,纷争割裂,强肉弱食,战乱不休,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民不聊生,难以休养生息,天下太平。
任王朝更迭,山河依旧在,故乡母亲却愈发显得苍茫而厚重。
时至公元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这片土地上才迎来了一位真正的救世主。他从江西瑞金一路向北,信念如磐,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历经千难万险,九死而不悔,铁流二万五千里,带领三千英雄壮士,落脚故乡吴起镇。胜利山上的杜梨树下,他镇定自若,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把马匪的敌骑装进了口袋,切掉了长期围追堵截的“尾巴”。从此,故乡吴起以一个是出发点,一个是落脚点而名垂青史。胜利山也成为了故乡吴起的象征和骄傲,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二、改天换地
褪去战火硝烟的创伤,面对破碎的山河,吴起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伟大的长征精神,秉承英雄、勤劳、纯朴、善良、厚道、智慧的性格特点,顺应历史,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吃饱了饭,穿暖了衣。
八十年代,故乡吴起依旧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苍凉的黄土高原上一年仍旧刮着四季的风。“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黄土高原》《我热恋的故乡》,这些开辟了中国歌坛西北风时代的歌曲,真实地道出了故乡生存的现状和无奈。吴起人民不相信眼泪,不满足于“三十亩地一犋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小农经济,他们誓要让这片土地变成“地也肥也水也美也”的“陕北好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