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段意
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
清楚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
第一讲。 摘句法
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
请同学们概括出下面文段的段意。
例1.①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②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③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④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⑤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段意: 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而展开的。是对这个特点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①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②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juē)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③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段意: 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因此,句①的句意已经可以涵盖后面两句的内容,也是就文段的中心句,可以直接作为段意了。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
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二、【依法析文】
1.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②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③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④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①___。理由是 句①告诉我们,作者要写人,写人的性格,从句①可以看出这个人性格和善,温柔。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用了一件事情来说明,好象要打,结果还是没打,对应句①中的“从不”二字。因此,句①是中心句。
2. ①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②我喜欢这些在树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蹈。③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zh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①__。理由是 ①句说了“有了鸟,树就显得生动。”“生动”二字如何体现?从句②来看,作者写了鸟的舞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从句③来看,作者写了鸟的歌唱,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无论是作用于视觉还是听觉,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因为有鸟,树就显得格外生动了,所以,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
三、【挑战自我】
1. ①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②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③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①___。理由是句①说了语言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句②是举例来说明句①的内容,句③是进一步来说明语言除了随时间变化之外,还可能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就本段内容来看,毫无疑问,句①是中心句。
2.①黄桷(jué)树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萌,一份凉意。②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城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③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④据说黄桷树也在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争张扬。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_①__。理由是句①是本段的中心句。句②句③用了假设也是为了说明在其他情况下,黄桷树始终是枝繁叶茂的这一特点。句④则用“据说”二字来进一步来强调黄桷树的特点。所以,句①就可以总括本段的段意了。
3.①你们*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站起来!②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③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④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⑤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⑥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⑦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⑧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⑨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⑥___。理由是这是《最后一次讲演》中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紧紧的抓住句意,作者要说明的是一个道理,即句⑥中的“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个句子位于段中,既是对上文的小结,也是统率下文,既是正面说理,也是反面论证。
4.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②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③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④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⑤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⑥至于青菜、白菜、扁粗,毛粗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⑦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⑧青菜摊子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⑨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出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⑩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
问:本文段的中心句是_③___。理由是句③是中心句,句①句②是一个引子,引出了句③中作者的喜好,而句④⑤两句说明了北平的花多,句⑥⑦⑧举例说明了北平的菜多,句⑨⑩则是说明了北平的果子多。这后面是一个总说与分述的关系。
5.阅读下面这一语段,概括回答作者写牛顿和拉封丹原来想要说明怎样的观点?
不错,一种思想往往是个宝藏,但它像分布在地球上的金刚矿一样稀少,需要长时间的寻找,或者说等待更妥当些,想从思想的产物上投机牟利的,大有人在,多是食得无厌之辈。这些在铜钱里翻筋斗的家伙不会理解艺术家,他们甚至以为,艺术创作比每天拂去办公桌上的灰尘还要容易。由此,也招来了贫困。但艺术家在捕捉思想时所感到的幸福是无法形容的。据说牛顿有一天早晨思考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别人发现他还保持着同一姿势,而他本人以为还在上一天。拉封丹也有过类似的实例。
作者用以上两位的实例,意在想证明两例前的观点:“艺术家在捕捉思想时所感到的幸福是无法形容的。”
6.下边文段的中心句是:
①大概是因为古来文人因袭之风大盛罢,所以较进步的文艺批评家都赞美“自成一家”的“独创”。②然而此种赞美也只限于文艺的形式方面,小自用字练句,大至所谓“风格”。③至于思想方面的“独到”,就受到大大的限制了。④倘若尚不离乎“中庸之道”,那批评就是“好与人立异”,这已经是褒少贬多的口气;倘若跳出“中庸之道”的圈子,那批评就会说它是“怪癖”,而且意在“惊骇世俗”了。⑤最后一着,是把“离经叛道”的罪状加于思想上太“独到”的人们。
至于思想方面的“独到”,就受到大大的限制了。
分析:在表达方式相同的语段中,中心句分布在文段中的首尾或中间。多种表达方式混用的语段,中心句往往是议论、抒情性强的语句。而真正要解答这类题目,最主要的方法是分析每一句话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或指认或概括或选择。就例1来说,属于对文中中心语句的指认提取,细看文段,一共五句话,1、2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要表达的意思是“批评家只赞扬形式上的独创”,目的是在于引出第3句,对思想上的独创却受到了大大限制。其中“至于”一词很重要,表明另提一方面,有强调提醒作用。而4、5两句又分明是针对第3句而言的,指出所以受到限制的情形和原因。如此一分析,便会发现,第3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前两句是为了引出第3句,后两句又是为了证明阐释第3句,可谓前呼后拥,鹤立鸡群,中心地位显赫。这是解答这类题目的最基本的方法,姑且称为“主从分析法”。
7.下边文段的中心句是: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这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8.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①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②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③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的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④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⑤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⑥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⑦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都是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的特征。
9、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中微子的质量很小,其宇宙意义却很大。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中的极大部分(90%)物质皆为所谓暗物质。它们是什么东西?科学家至今未搞清楚。而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数量十分巨大,即使如此小的质量,其总质量足以超过目前已知的星系质量的总和。宇宙暗物质之谜,因此将局部揭开。
研究中微子的质量,将局部揭开宇宙暗物质之谜。
【分析】先找中心句。将所给文段读一遍,很容易找出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宇宙暗物质之谜,因此将局部揭开。”这里“因此”中的“此”指什么呢?是指对中微子的研究。用“对中微子的研究”来替换“此”,概括为:研究中微子的质量,将局部揭开宇宙暗物质之谜。
10、不过,还是让我们尽量乐观一些,承认人类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假定靠了技术的奇异力量,粮食的产量会增加10倍;假如我们能够从海洋中开采出金属,在撒哈拉沙漠上竖起油井,南极洲发现煤矿;假定我们能够学会利用太阳能和热核能,那么,情况又将怎样呢?如果人类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增长而不加限制,则各种科学技术发明也不会使我们摆脱困境。
人类智慧虽无止境,但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分析】这个语段干扰的信息点较多,中心不够鲜明,但只要我们作全面分析,便很容易发现,这个语段运用假设的说法,强调要控制人口增长。因此,它的中心可以概括为:人类智慧虽无止境,但必须控制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