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鬼方匈奴说
王国维指出鬼方地望在西北,同时也对鬼方的族属进行了考证。首先,他从鬼方的“鬼”字出发,认为“鬼”字原为“畏”字,畏则为远的意思。鬼方即为商代对西北远方少数民族的叫法。
后来到了周代,有隗国,春秋时诸狄有隗姓,也都是由鬼方的鬼转音而来。再后来又有混夷、荤粥、玁狁也都是鬼方的转音。到了战国之时,又有了一个更加大名鼎鼎的称呼,就是“匈奴”。
因为王国维的广泛影响力,所以他的鬼方匈奴说,也响应者甚广。
但是,鬼方匈奴说也有其疑点,后来学者破解甲骨文,上发现有一个民族叫“工口(上工下口,音“恐”)方”,“工口方”和“鬼方”之间发生过战争,故而不是鬼方。况且,从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古代恐字读音更接近于匈。所以这工口方是匈奴的前身可能性更大。而非是鬼方。
上图_ 古代匈奴人
其次,匈奴为游牧民族,而鬼方所居之地,西自汧、陇东及太行。山地偏多,较匈奴所居蒙古草原更南、此地上古时多林木,半农半牧区半渔猎区,并不是马背民族的地盘。
另有一点,王国维考证鬼方为匈奴,一个重要参考文献,是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注《五帝本纪》中“北及荤粥”一条:“匈奴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这是一条孤证,司马贞之前没有任何资料作此说明。
上图_ 沈兼士(1887年-1947年),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
鬼方为印欧人种说
鬼方为印欧人种即白种人说,自民国以来也颇为流行。1936年沈兼士先生于1936年写成《“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提出鬼字的源自于“禺”字。禺“似猕猴而大”,就是大猴子的意思,所谓“似人之异兽”,而且块头高大,后来魁梧之魁,崔巍之巍,有个鬼字边,即取“鬼”的高大之意。故而鬼方,是中原人对其蔑称,大概其长相和中原人迥异而且都是大个儿所致,故而极有可能是白种人。到了近代,中国人把欧美人称为红毛鬼子、洋鬼子也是同样道理。
另外鬼方民族传说中,有人从母亲肋下钻出的说法,《太平御览》引《世本》:“陆终氏聚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 生六子, 孕而不育。三年, 启其左胁, 三人出焉; 启其右胁, 三人出焉”这种说法,在我国上古史籍中,只此一条,也仅仅和鬼方有关。然而却在印欧人种的文明中有较为广泛的流行,古代波斯、印度都有流传着肋生的记录,这表明至少在文化层面鬼方和印欧民族存在着某种联系。
上图_ 殷墟遗址示意图
在殷墟西北岗王陵西侧祭祀小墓人头坑中,发现有少量印欧人种的头骨。这些是用来殉葬的奴隶的头骨。印欧人奴隶可能来自于战争俘虏,和商人交战频繁的鬼方俘虏,很可能就是这些悲催的白人人牲。
至于鬼方是白人中的哪一支,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来自西域的吐火罗人,沿蒙古草原或河西走廊迁移到山陕一带。有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上古时代横跨欧亚大陆的民族——斯基泰人。
乃至有些人把鬼方的兴起,当成公元前世界范围内雅利安征服的一部分,欧亚大陆各个地方都被印欧人征服了,只有在中国的印欧人鬼方,被华夏人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