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干燥剂的身影总是无处不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箱包鞋盒里,甚至家用电器纸箱内,都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然而最近几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干燥剂家族却频频被推上新闻头条,那么,干燥剂为何突然受到人们的责难和质疑?它们又该如何为自己洗白呢?
小隐患酿成终身遗憾其实大多数干燥剂都能与人类和平共处,只是零食包装袋里的干燥剂却显得特别调皮,时不时就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被人们称为隐藏在小朋友身边的不定时炸弹。
近年来,关于干燥剂伤人的新闻时不时就刷爆我们的朋友圈,而受害者几乎都是少年儿童,这迅速引起了大众对干燥剂安全问题的关注。
2012年,厦门的小男孩在吃海苔时把干燥剂误以为是海苔伴侣,食用后导致食道被灼伤,幸亏家长发现及时,进行了冲洗治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2013年央视新闻频道曾报道过一名初中生,将整包干燥剂放入保温杯,结果没多久发生了爆炸,少年顿感双眼无法睁开,尽管第一时间送医抢救,右眼还是终身失明了。
无独有偶,2020年,湖南又一男童吃完零食后,出于好奇,将食品干燥剂倒入饮料瓶中猛烈摇晃,瓶子随后爆炸,孩子左眼被瓶中液体侵蚀,眼球被溶,造成无法挽回的伤痛。
小小的一袋干燥剂,看似人畜无害,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商家就不能用一些安全袋干燥剂吗?
干燥剂的成分市面上的干燥剂多为生石灰干燥剂,这种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它和水相遇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如果是在一个密闭的狭小空间内做这样的实验,例如矿泉水瓶,就极易引发爆炸,而随之溅出来的强碱性液体,具有腐蚀性,会对皮肤、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
不用干燥剂也能保存食物鉴于干燥剂频频酿成惨剧,一些民众提出倡议:既然干燥剂这么危险,就应该禁止使用!不用干燥剂也能保存食物!
对于我们来说,干燥剂的作用主要是保存食物,防止潮湿和霉变,古代人们没有这些干燥剂,不也照样可以很好的保存食物吗?
古代时物资相当匮乏,食物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在没有干燥剂的年代,古人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保存食物。
虽然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但古人懂得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晾晒烘干法就是他们发明的。
夏天的中午阳光强烈,特别适合晾晒食物,古人将吃不完的谷物蔬菜摆放在院子里,搭在架子上,食物里的水分被蒸发的干干净净,然后收起来放好,冬天食物匮乏是就可以拿出来烹饪食用了,是不是起到了保存食物的作用,又很环保。
这种办法到现在还在沿用,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交通不便,购物也不方便,人们还是会把自家地里种的豆角,茄子等农作物晒干保存,就像我们现在常吃的干木耳,干红枣不就是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