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不施攻守之势意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比喻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02:54:38

商君,是卫国公室庶出的公子,名字叫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

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强盛。但是在变法过程中,他也制定了一系列严酷的法律。比如,命令百姓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一家有罪九家检举,否则就十家连坐,不告发坏人的处以腰斩刑罚等等。

也许商鞅到死都没明白,他在变法的过程中,不断的给自己挖坑,最后自己跳进了坑里。

曾经,秦惠王做太子时候触犯过卫鞅的新法,卫鞅依法惩办太子,不能对太子施行刑法,就对他的太傅公子虔处以刑罚,太师公孙贾也被处以黥刑。

这种严酷的法律伤及了太子的利益,商鞅首先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后来公子虔又触犯了法律,被处以鼻刑,导致公子虔八年闭门不出。

同时在和魏国作战的过程中,他奸诈到极致,丢失了信义,这是他给自己挖的又一个坑。

秦孝公在卫鞅的劝说下派他带兵去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带兵迎战秦军。两军相互对峙,卫鞅送给魏国将领公子卬的信说:“吾始与公子饮,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意思是,“我当初和公子友好,现在都是两国将领,不忍心相互攻打,可以和公子亲自会面,订立盟约,高兴的喝上一杯然后罢兵,来安定秦国和魏国。”魏公子印认为这样很对。会盟之后,正在饮酒,而卫鞅的伏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地打垮了魏军使他归服秦国。后来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军、秦军打败,国内空虚,实力一天天削弱,恐慌起来,就派使者割让黄河以西的土地奉献给秦国来求和。结果魏国就离开了安邑(山西夏县),把国都迁到大梁(河南开封市西北)。

卫鞅打败了魏国后就回国,秦国封给他於、商十五个城邑,称他为商君。

他命运的转折是秦惠王继位,公子虔带着人告发说商君要反叛,秦惠王借机捉拿商鞅,商鞅逃到了关下,想住店,店主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的新法,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是要犯罪的。”商君长叹一声说:“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哎呀,制定法令的弊端竞到了这种地步!”离开秦国逃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了公子卬而打败了魏军,不肯收留他。商君想逃往其他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犯人。秦国强大而罪犯进入魏国,不送回去不行。”于是把他送入秦国。终于被*死在郑国的渑池。秦惠王车裂商君尸体来示众,说:“不要像商君一样反叛,于是灭了商君一家。

秦惠王继续使用商鞅的新法,这证明商鞅的变法没有失败。但是变法的人却被处死,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种反差加重了商鞅这个人物的悲剧色。

太史公评价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是一个天生资质刻薄的人。

秦国一个叫赵良的人曾经劝说过商鞅,这种严刑酷法的改革终究会殃及自身,让他及时的隐退,指出他做秦的相国不把百姓的事作为要务,却大肆修筑城阙,把太子的师傅施以鼻刑和黥刑,用严峻刑法残害人民,这是积怨恨、藏祸害。不讲礼仪教化,每天用新法衡量秦国的贵公子。

又引用《诗经》的观点,“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得人心的就兴盛,失人心就崩溃。商君的所作所为都不是得人心的。赵良继续奉劝他:“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可以少安。”

意思是,你的危险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还想延年益寿吗?那么为什么不把十五个都邑归还秦王,到郊外灌溉田园,这样就可以稍为安全。遗憾的是商鞅执迷不悟,没有听他的劝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商鞅在整个变法的过程中,缺少仁爱,最终他饮下了自己酿造的这杯苦酒。

从秦国到孝公以后六代直至始皇帝,大都采用的严刑酷法来使秦国强大,不能不说,这是商鞅变法的影响,但这也埋下了诸多隐患。

贾谊在探讨秦灭亡的原因一句话总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思是,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意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比喻什么(1)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意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比喻什么(2)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意思,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比喻什么(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